第42章 琅琊王42(2 / 2)

诗云:

龙丘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东的望族不只柳家,还有卫家、李家。而卫夫子正是河东卫家的奇女子,故苏东坡有此一说。

“恩师虽然不是河东狮吼,但是在书法界,那也是河东狮吼般的存在。”王羲之对河东狮吼一说,并不十分反感,的确有魏晋之风骨。

“你不是琅琊望族王家的‘大宝贝’吗?怎么也对济南念念不忘?”贺知章又来凑热闹。

“济南,有我美好的童年时光和青骢的青年岁月。没有济南,我的青春那就是不完整的。”说起济南,王羲之的眼里有光。

他回忆起他和卫夫人的那些无忧无虑的往事。

卫夫人是山西河东人,王羲之是山东琅琊人,两人相隔着足为天堑的太行山,怎么就成了亲密无间的师徒呢?不光众人心里很纳闷,黄笛也觉得这中间必定有着离奇的故事。

见大家没有反对他讲故事的意思,王羲之端起济南的大碗茶,润了润喉咙,开讲啦。

两人相识于卫夫人——卫烁未嫁时。王羲之的母亲也是河东卫氏,乃卫烁的同族堂姐。

王羲之8岁那年,卫烁20多岁,王羲之随母亲回娘家探亲。此时,王羲之已经有了书法功底,其母得知卫烁师从大书法家钟繇习字,有所成,便让王羲之拜卫烁为师。

那时正是西晋“八王之乱”,随后又开始了五胡乱华。因琅琊的王氏宗族起兵追随琅琊王司马睿平乱,兵荒马乱之中,王羲之的母亲便将王羲之托付给卫烁,自己返回琅琊。

不久,卫烁被父亲指定了一门亲事——汝阴太守李矩。李矩祖籍湖北江夏,祖上搬迁至山西河东,也是河东望族。李矩能征善战,拉起一支人马,征战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北一带,力敌前赵、后赵、前燕、后燕。

卫烁是一个愿意在火焰上取得快乐的奇女子,对于指婚颇为反感。无论才华,还是容貌,她都在蔡文姬之上。

“羲之,你姥爷给我订下一门亲事,你未来的姨父名叫李矩,但是我一不知此人相貌,二不知此人才华,三不知此人品行,就这么嫁了,于心不甘。”卫烁对王羲之说,“听闻这个李矩,正在山东的前线,与那石勒大军周旋。为师想去前线打探打探,如果这个李矩不合我意,我就归隐山林,此生不嫁。”

“师父,弟子愿追随左右,去一探这个李矩的好坏。”王羲之说。

“要是他是个坏蛋呢?”见王羲之那一本正经的样儿,卫烁笑了。

“弟子就用手中的这支铁笔,阵前斩杀之。”王羲之扬了扬手中的铁笔,那既是他写字的工具,也是他防身的武器。

说走就走,卫烁带上盘缠,精选了一匹汗血宝马。汗血宝马生下的小马刚刚一岁多,时刻不离左右,卫烁见无法将其分开,干脆就让这一岁多的小马成了王羲之的坐骑。为低调起见,沿途,她和王羲之母子相称,自称去山东济南府投奔亲属。

卫烁久居闺中,其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之间皆是美容,秀丽有余,遒劲不足;柔弱有余,刚健不足。这一趟济南之行,她的书法不仅走上了刚柔并济,还顿悟了一套河东笔阵图的铁笔功法。外行者,单将河东笔阵图看成了书法真谛;内行者,才知这是一套高深莫测的功夫。

翻过太行山,越过黄河,这一天,卫烁带着王羲之来到济南南部山区的泰山脚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