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离婚(1 / 2)

随便,多少有点难为他了。曾经相处短暂,又多年未见,他无从得知她到底想要什么。如果是别的女孩子,他还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人家一直在给台阶了,她始终不下来,就显得矫情且不识趣了。端木春晓决定,如果他点单完全符合她的心意,接下来,她会好好跟他讲话。

再说,过去好多年了,也应该放下了。分手,时隔多年之后,还要搞得你死我活?谈恋爱,本就有分手的可能性。如果害怕分手带来的伤害,伤不起,当年为什么要给别人机会?

她知道今天她表现出来的总总,的确有些过分了。情绪失去控制?她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可以手机扫码下单,不知道为何邓辉宇还是去了后厨好一会儿。

端木春晓看着街上往来的人群,她出生的城市,变化越来越快,也越来越陌生。她现在是这个城市的过客。

爷爷奶奶非常留恋曾经下乡插队的地方,端木春晓不知道自己年老时,留恋的是这个城市还是桥州?这个城市里,有家人在,应该是这里了。那桥州呢?未来在哪里流浪多久?

“晓晓。你先尝尝。”

邓辉宇端来了饮品和点心,身上穿着店里工作人员的围裙。

“你还是去上班吧。你老板要是看到你在这儿跟我闲坐,以消极怠工的名义扣你工资。”

“没关系。”

“我知道你不差钱,出来工作只是体验生活的,但是你不能破坏店里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契约精神。”

端木春晓见他没有离开去上班的意思,还笑容满面,表情是自豪?得意?还是……算了,看不懂就不看了。她干嘛要揣测他的心思。

“我是这家店的股东,这是我研发出来的新品,你尝尝。”

看来,是她多想了。脑补了一部连续剧,到最后与邓辉宇这个主角没有任何关联性。

“可是,我对甜品这些不在行。还有,这些年,我吃了好多外卖,口味乱了。我反馈的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邓辉宇很欣慰,晓晓还是以前的晓晓。

见邓辉宇不在乎这些,端木春晓也不再顾忌,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甜品,大家吃的是一个花样,她希望邓辉宇能够在样式上做一些改变。

“味道已经做得很好了,哪怕是放在桥州,也能排得上名次。如果把拍照效果再考虑进去,一定会火起来的。”

她是完全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做出评价。

智能手机普及,参与消费的人群不再仅限于年轻人,年轻人忙,年轻人没时间,年轻人要背负房贷车贷,总之,年轻人没钱没闲没心情好好享受生活。

她认为他应该把消费人群瞄向那些过上退休生活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喝下午茶,拍照,对食物的鉴赏,方方面面远在年轻人之上。

至于饮品,端木春晓没有给出建议,只能说自己怪异的地方。

“我不喜欢喝冰的、不喜欢碳酸性的、不喜欢酸的、不喜欢苦的,如果像白开水一样,没有味道,好像又少了些什么。”

见邓辉宇没有说话,端木春晓问他,“我是不是很麻烦?”

“没有没有。”

“不过,像我这么怪异的人,是极少数人,你们店能满足大多数人就能活得好好的。”

端木春晓又指出她发现的一些问题。店铺账号做的不太好。不要强行让消费者了解你们,你们也不要硬塞给消费者很多东西。比如公司的简介不要放在首页,更不能占了那么一大屏。

活动设置也有问题,优惠活动太多,消费者也不明确自己要选择参加哪项活动。优惠活动,直接给到消费者,不要让他们自己在十多个活动里选择。选择困难症,好像是活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通病。

账号的目的是引流,是让消费者来消费的,应该怎么便捷怎么来。首先确保消费者记住你的东西,不用全部都记住,记住一两款就行。

至于你们在产品身上赋予了好多西方的东西,其实,在桥州很常见,通常这样的店铺都不会活得太久。消费者也是见过世面的,你们借着国外的那些东西,假使复刻出同款,东西方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你们只能卖给少数人。如果你们将中西方结合,很容易做出不伦不类的产品,结局只会更糟糕。

“如果是你自己研发出来的,你认为好,你不需要借着别人的名气武装自己。”

邓辉宇一直听端木春晓讲话,始终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和看法。

端木春晓意识到自己指手画脚不合适。人家在娘胎里就开始听生意场上的事情,耳朵磨了二十多年了,哪里还轮到自己在这里说三道四呢。

“你继续说,我觉得你刚才的提议很好。”

“没了。”

“没了?”

端木春晓点点头。她没有创过业,也没有独立主导过成功的大项目,更没有上过mba、总裁班之类的,因此,她的话,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是没有多少可行性的。

任何公司都会存在问题,面向大众的服务类公司更是如此。

公司和人一样,只要问题不是致命,不必苛刻改正,集中精力发展优势。一个人只要有足够长的长板,是可以的填补短板的,因此,不必揪着短板不撒手。

创业需要一腔孤勇,需要决策者在关键时刻排除外界杂音。但凡吸收你一言我一句,决策者就无法带领大家走向远方。

“加一下联系方式吧?”

“为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