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两难26(2 / 2)

电车难题之所以难,是因为不论放弃哪一边,决策者势必会受到心灵和道德上的谴责。

如果可以,陈其仁选择不使用核弹。

小行星2号刚拦截失败,根据各组给出的分析,追尾方案失败的最大可能,是它要对抗太阳给它施加的引力,去到不属于它的公转轨道上,就必须时刻对姿态发动机进行调整。

数据显示,小行星2号就差100米,就能成功发生“追尾事故”。

就因为这100米的偏差,陈其仁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哪怕他一再保证还有备用方案可确保万无一失,不会让核弹在大气层内爆炸。

工作人员仔细复核了各项数据,在撞击前一秒,所有的情况都符合预期。

只是在最后一秒,不知为何,小行星2号上的所有传感信号失去联系。

如果是成功拦截,小行星2号应该已经粉身碎骨,这些信号也不应该重新出现。

近地行星防御计划组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那丢失的一秒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偏偏就差了100米?

陈其仁在想,或许是因为某个操作指令,使得它的运动轨迹稍微偏离了那条公转轨道。

1号的拦截方案就不能够再犯这个错误,在没有大推力发动机和末端精确制导的情况下,出发的时机就尤为关键了。

“李金苗,现在是20号早上8点,接下来就拜托你们了。务必在今天晚上8点之前,找到拦截成功率最高的路线。记住,千万不要再出什么差错。”

挂断与李金苗的通信后,陈其仁又联系上了天宫空间站的聂志鹏。

“老聂,假如真的要在大气层引爆核弹,你们距离那么近,可能会伤到你们三个,得做好回来的准备。”

核弹的威力除了冲击波之外,就是核辐射和电磁脉冲了。天宫空间站距离地面400多公里,核弹在10到50公里的大气层爆炸,发出的电磁脉冲能瞬间让空间站的电力和通信系统瘫痪。

虽说天宫空间站设计之初就做足了防辐射和防电磁脉冲的准备,但从未做过相关试验,真正面对核爆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顾忌,不确定空间站是否能抵挡得住大当量核爆带来的冲击。

“你真的要放弃那些人了吗?”

听到陈其仁的话,聂志鹏就明白了,如果外太空拦截失败,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是得用核弹。

“事情到了这一地步,也只能如此了。”

想要在大气层里用核弹炸碎“陨石”,为确保核弹威力最大化,至少在空气密度相对较大的平流层引爆。

平流层距离天宫空间站只有350多公里,核弹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速度等同于光速,在1秒钟内它就可以到达空间站。

也就是说,聂志鹏他们三人要在核弹爆炸前就得回到地球上。

目前我国掌握的快速返回技术,可以在3小时内从空间站返回地球。

聂志鹏算了算,如果陈其仁的后手都失败了,“陨石”最多能给他们3个多小时的撤离时间。

“时间很仓促,只希望事情不要走到那一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