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意 妙计应对陈友谅27(2 / 2)

陈友谅怒骂道:“难道盐贩子不和我一起攻打应天府,我就不敢出兵攻打金陵了吗?”

陈友谅调集了大批船队,从江州出发,向应天府直奔而去。

船队铺满长江,旌旗满江飘扬,从船队的头到船队的尾部,排了几十里长,他的气势犹如曹操赤壁大战的八十万军队一样。

军情迅速报到应天府,朱元璋立即召将帅军事会议。

将帅们纷纷进言献策,有的说陈友谅兵势好大,难以抵抗,出城迎接投降要好一些。

有的说应该赶快撤兵到山上,然后再想办法攻回来。

刘基看着他们语无伦次地发言,自己静静地听着,没用说话。

刘基对将帅们的献策有不同的看法,也对将帅们的献策极为不满。

他认为提出这样计策的将帅都是些怕死之徒,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他对自己将要提出的对策,胸有成竹。

朱元璋看到刘基在一旁不说话,于是了出去,叫刘基出去问话。

刘基说:“说迎降或说撤退的,都应该拉出去杀了,把他们杀了之后就可以打败贼寇。”

朱元璋问:“按照先生的说法,你已经有好的办法了,把计谋出来听听?”

刘基答:“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行事,分清楚现在的局势,最终就能获胜。

我们现在要采取坚固的防守,养精蓄锐,等他攻打疲惫后,我们再攻击他,怎么可能打不败他呢?”

朱元璋说:“好计策。”

刘基又悄悄地跟朱元璋说了好长时间的话,朱元璋显现了喜悦的表情后回到了大堂就座。

将帅们又纷纷上来献策,有的说叫朱元璋命令派兵收回太平。

有的请朱元璋亲自帅兵出征迎战,他们又换了一种献策的方式。

他们应该是听到了相关斩首的话语。

他们的献策都被朱元璋反驳了回去,立即命令参谋范常、贻书胡大海直接攻打信州城,牵制住陈友谅的后路。

范常接令后,迅速按照命令执行。

朱元璋又召进康茂才,向他问到:“听说你跟陈友谅是老相识了,能不能给他传送诈降书?”

康茂才答:“我听从你的命令!我家有个看门的老头,曾经是专为陈友谅办事的,现在派他去送诈降书,陈友谅不会有任何怀疑。”

朱元璋高兴地说:“既然是这样,那赶快去写投降书送去!”

康茂才接令后,立即去写了诈降书,并秘密交代了看门的老头几句话,叫他乘坐一只小舟,立即给陈友谅送去。

陈友谅收到了投降书后,便问:“康茂才在什么地方呢?”

老头回答:“他在防守江东的木桥。”

陈友谅立即准备好酒、菜,叫老头回去向康有才报告:“陈友谅愿意接受康有才来投诚,他到江东桥后,会连叫三声老康,康有才就立即归顺接应,不得耽误大事!”

老头连连点头答应。

老头返回后,把情况报告了康茂才,康茂才又立即向朱元璋作了报告。

朱元璋笑着说:“陈友谅啊陈友谅!你已中我的圈套了。”

朱元璋急忙命令李善长带上劳工,乘着月色把江东木桥改石桥,一夜建成,上面写着“江东桥”三个字,让人一看就知道。

李善长把桥建好后,立即回来报告。

朱元璋立即命令常遇春、冯国胜、华高等率警卫部队潜伏在石灰山两侧,徐达率兵潜伏在南门外。

朱元璋交代他们:“我率兵到卢龙山观察陈友谅的踪迹,以旗帜为信号,如果你们看到山上竖起了红色的旗帜,那就是贼寇已到。

改竖为黄色的旗帜后,你们就率兵杀出来,不得有误!”

他们接令而去,这两股部队是防御陆路。

又命令杨璟驻兵大胜港,命令张德胜、朱虎等率领舟师在龙江关外防御。这两股部队是防御江上的水路。

几股部队已布置安排妥当,朱元璋亲自率兵出城到卢龙山上驻扎,等待陈友谅来自投罗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