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意 妙计应对陈友谅27(1 / 2)

朱元璋正要检阅部队战马,准备带队外出。

突然接到军情:“陈友谅挟持徐寿辉,率领船师从长江上游一直往东而下,准备攻打太平镇”。

朱元璋正在调派军队准备支援太平镇,接着收到在太平的士兵来报:“太平已失守,花云将军撞门而死,知府许瑗,院判王鼎都已经尽忠了。”

朱元璋想不到陈友谅进攻太平的速度如此之快,不禁惊诧地问:“这是真的吗?我的义子朱文逊,他现在怎么样了?”

来报讯的士兵答:“我想他可能已经尽忠了。”

朱元璋失失声痛哭,一旁的将士们急忙对他进行安抚,他鼻涕眼泪流个不停。

太平镇的防御驻守由黑将军花云和朱元璋义子朱文逊一同负责。

他们得知陈友谅来攻打太平的消息后,立即率领将士三千名迎战,已经来不及向应天府报告军情了。

他们与陈友谅连续战斗了三天三夜,陈友谅因花云、朱文逊顽强抵抗,无法攻破太平。

后来,因天下暴雨,江水突然大涨,陈友谅又率领船队向防御薄弱的西南边进攻,陈友谅的将士连夜爬上船的桅杆,登上了城墙,进入了城中。

花云和朱文逊连夜跟他们展开了巷战,敌众我寡,抵抗不住,遭受活捉,朱文逊被杀害。

花云看到朱文逊被杀,突然大怒,奋力挣扎,挣断了缚绳,夺过看守士兵的短刀,猛烈厮杀,杀死了五六士兵。

接着,几十个士兵一一窝蜂杀向花云,花云右臂受伤,花云又被擒住。

花云大骂:“你们这些贼寇,如果敢伤害我,我主子到后,一定会把你们剁成肉酱!”

士兵们听到他的怒骂后,激起了他们的愤怒,就把他绑在船的桅杆上,用乱箭把他射死。

花云的妻子得知其丈夫被杀,为保住忠节,也就投水自尽了。

花云的儿子炜,当时三岁,被女佣孙氏抱着逃跑后,被陈友谅的乱兵掠夺了。

朱元璋苦苦寻找花云的后裔,都没有找到,一直到陈友谅战死后,一个老人带着孙氏及花云的儿子炜来见朱元璋。

朱元璋拉住子炜的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摸着他的头叹道:“虎头虎脑,不愧是将军的后裔,黑将军总算留下“香火”了。”

说完后,立即命令给老人送衣服。但老人突然不见了,叫人四处寻找,一直没有找到,朱元璋马上紧张起来,怀疑起了老人的身份。

接着问孙氏老人到底是什么人?

孙氏哭着说:“我从太平逃出来后,被乱兵俘掳,军营中讨厌小娃一整夜一整夜的哭啼,于是我摘下随身饰品给了渔家,把小娃寄养在了渔家。

过了几天,我又悄悄地逃了出来,抱起小娃一直往东走,坐上小舟渡江逃走。

在江中又遇到乱军,他们把我和小娃推到了江中,还好抓住了一根木头托着,飘上了芦苇滩。

饿了七天,只采莲子果实充饥。恰巧遇到老人到来,救了我和小娃,把我们带回了他家。

我们才得活了下来,我求你收养这个小娃,也不辜负我家小主人花云对你的一番忠诚。”

孙氏有情有义,称得上是一个非常仗义的佣人。

朱元璋流下了眼泪,说:“将军忠诚,佣人仗义,这种精神值得敬佩,我不但要收养这个小娃,连你也要给予抚恤。

跟你一起来的这个老人叫什么名字?为什么悄悄地走了?”

孙氏答:“他只自称叫雷老,他的真实姓名不知道。”

朱元璋迟疑了半天,才说出“忠孝格天”四个字。

命令孙氏抚养花炜,并付给孙氏抚养费和生活费。

花炜长大成年后,官职升到指挥佥事,孙氏也受到了封拜。

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

陈友谅攻下太平后,忙于皇帝的封号,派人在采石杀了徐寿辉。

把采石五通庙立为行宫,自称皇帝,国号大汉,年号大义,改元为大义。

委任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

一边叫人去邀约张士诚一起攻打应天府。张士城没有答应跟陈友谅一同攻打应天府,并打发了派去邀约的人。

张士诚没有同意和陈友谅攻打应天府,自己防守自己的地盘,跟刘基对他的分析相吻合。

如果张士诚同意陈友谅攻打应天府,双方对应天府进行东西夹击,那么应天府即将面临极大的威胁,岌岌可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