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一盘宇宙那么大的棋100(2 / 2)

只要数学允许的,什么都可以有。

就是没有自由。

因为数学本身决定了,没有“自由”。

神经生物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萨波斯基于2017年出版的《行为》一书,逻辑严谨、证据充分地阐释了这一点。

2023年又出版了一本《注定》,副标题为“没有自由意志的生命科学”,说得更明白,论证更严谨。

郑夺知道这些,但现在的世人还不知道。

他知道,却并不相信。

他不相信人真的仅仅是一堆原子和分子在跳舞,所谓“精神、灵魂”无非是神经化学。

不相信人没有自主意识,更不相信数学和物理能解释这个宇宙的一切,没有超越理性认知边界的东西。

而且他的不相信,有证据——别人谁也没有的证据。

毕竟,人类所能探测到的信息,最多只占全宇宙的3%还不到。

那么,假设,人是有意识的,那么意识就应该是能被研究和赋予的。

基于这个不可思议的假设,就能得出一个有意思的反证:

假如萨波斯基是对的,那么当技术足够先进、系统足够复杂之后,机器最终一定能变成人。

反之,假如机器已经能够理解人,并和人一样思考之后,仍然无法摆脱人设定的边界,那么意识就是存在的。

那么,人就是自由的。

那么,人就有可能超越3%,飞出一个大宇宙。

在郑夺的计划里,人工智能的开发,不仅是一个证明过程,同时也是这一大目标的实现过程。

要迈出这样一大步,是非常困难的。

真正的人工智能,不是会下围棋的Excel,也不是自动开车的传感器。

而是必须要集合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艺术、哲学、数学,即机械理性与主观感受高度融合,才能创造出来的。

其中,用语言语义来训练机器思维,就是使其产生主观感受的第一小步。

这一小步的推动,需要多方力量支持。

其中就包括作家协会。

所以郑夺决定接受约稿,也接受和娄瀚的面见,也打算加入国家作家协会。

而加入国家作协,首先必须是省级作协会员。

各省作协加入的条件大同小异,就是要在省级及以上文学刊物上发表过多少篇,累积多万字的作品。

他清楚自己要什么,因此没什么可犹豫的,果断回复了刁绮,愿意张开臂膀,拥抱文学,拥抱这个行业的善意。

候机大厅的广播里传出了飞往沪上的登机提示。

郑夺合上电脑,放回包里,又拿出相机,对着窗外的错落有致的景色随手拍了几张。

航班、火车、轮船、汽车,所有的交通线路,就像这个世界的毛细血管,不停地运送着“氧气”和“葡萄糖”,以便让这颗庞大的大脑思考起来。

他此时此刻,就是众多葡萄糖分子中极为普通,却又特别重要的那一颗。

他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的第一次长距离运输。

从上辈子到这辈子,这都是他第一次坐飞机。

从中原市往东,到沪上市,要两个半小时。

吃了一顿免费的,广受诟病的午餐盒饭,睡了一觉之后,就到了。

郑夺知道去哪里找欧雪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