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弄潮者林如海72(1 / 2)

林如海一席话引起朝堂的百官们大哗。

单两淮运盐使司就短缺了十八万盐引?这里面到底是值多少银子?简直是令人耸人听闻。

在文官排头的内阁首辅张德钧眉毛一挑,看向林如海的目光里,忍不住有几分惊异。

要知道林如海搞出弹劾两淮运盐使陈也先,势必引起全国各地盐政的大彻查,各世家大族多少和盐商都有多少关系。

林如海如今弄出这出,事情就大了。

林如海此时已经顾不得其他百官看他的目光,继续说道:“陛下,两淮一年保守估计消耗盐引二十六万引,以我朝一引盐六两六钱四分计,每年应收盐税为一百七十二万余两。而微臣这几年巡盐观察,所收盐税不足应缴盐税一半,只有其中三成。”

内阁首辅张德钧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杨腾,看来林如海今日是有备而来,作为内阁首辅的张德钧要看看作为户部尚书的杨腾知不知道。

只见户部尚书杨腾面色诧异,显然也是第一次才知道。

其实盐政弊端在大夏朝并不是秘密,从太祖一朝到太上皇,都曾经大力整理盐政,盐税也经过好几次的改革,不过盐税始终没有起色,还有逐年减少之势。

无他,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和盐商多少有点关系,不仅盐商吃一份,他们也从盐税中捞一份,没有人会自己革自己的命。正是他们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林如海此次将盐商所贪墨的部分详细地罗列了出来,摆明此次是来真的。

看来林如海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把自己家里要做盐商的路都堵死了。毕竟林如海此举也是将这些人都得罪了,与他们做出了切割。

其实林如海也是两难,一面是嘉治帝要他收齐盐税,一面是世家大族们的盐商。

可能是先前幼子及爱妻的身死,还有后来听到贾珣的话语,听到林黛玉在贾府过着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致使林如海不得不做出改变。

“可见还有一百来万的银子都去了哪里了呢?”林如海掷地有声地说道。

此些盐税还只是保守估计,但是一百七十多万两银子不可能完全收上来,但是怎么也不可能只有每年只能收四十多万两。起码也要收起一百多万两才是。

这还只是两淮运盐使司短缺的部分。若是按全国九千万人口计算。全国百姓一人一年吃盐按六斤计算,所有的百姓每年共消耗食盐一百八十万引,所得盐税为一千一百八十八万两银子。

而现在大夏朝每年的盐税只能收入二百余万两,只到了真实盐税的零头。

要知道这只是大略估计,现在国内盐场产盐可不止这么点,一年二百五六十万引盐产量是有的,不过很多部分盐引是被贩卖了私盐,致使大夏朝没有收到其中大部分盐引的一分钱盐税。

“臣弹劾两淮运盐使!”

“臣附议!”

“两淮巡盐使贪墨舞弊,欺君罔上,应交给三司会审!”

一群言官激动地站了出来,包括了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等官员。

还有其他一些清水衙门的翰林官们,个个咬牙切齿,面红耳赤,平时他们官职低微,年俸微薄,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居然这两淮运盐使一年就墨贪了如此多银子,怎么不让他们仇恨。

只见坐在上面的嘉治帝淡淡地出声道:“传旨,命两淮盐道使陈也先即刻进京!”

此时林如海已经将自己的使命完成,悄悄地退了回去。

今天给百官的震撼足够多了,反正嘉治帝昨天听过他所提的平盐四策,眼下不见嘉治帝有何表示,现在还不要轻举妄动提盐政改革之事。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不能一下子全端上来,不然一下子就被噎死。

等到到时全国各地盐政都出问题,才是提出盐政改革的时候。

嘉治帝和林如海心照不宣,同样的聪明人不需要多说什么,一个眼神就足以。

所以,现在嘉治帝的用词十分谨慎,只是宣两淮运盐使进京,而不是派北镇抚司前往捉拿两淮运盐使归案。

但是不代表嘉治帝放过他们,现在皇帝的亲军锦衣卫会在嘉治帝的授权下,将其家眷以及府邸包围住。若其抵抗不如实招认,下一步嘉治帝抄家灭族的圣旨便会下来。

等到到时三司会审陈也先若供认不韪,到时其家人能保住一条性命,不过抄家是免不了。

如今林如海此时已经开了个头,引起了广大言官和清流文官的同仇敌忾。

“臣弹劾两浙运盐使。”

“臣弹劾山东运盐使!”

此时一些御史陆续站了出来,朝廷的盐政的税金逐年减少,不单单是两淮盐课一例的事,其他各地的盐税也比之前少了许多。

之前有些不了解的官员不知道内情,如今被林如海点破,很多御史都纷纷站了出来,出言弹劾各盐产地的运盐使。

一时间乱哄哄的一片。

上面站立的内监和鸿胪寺的官员见场面混乱,便出言维护秩序。

“朝堂之上,不得肆意喧哗。安静。”

只见上面的嘉治帝,咳了一声,场面才完全静了下来,“命两淮,两浙,山东,长芦,顺天都运盐使司的盐运使即刻进京,不得有误。其余之地的运盐使暂缓进京。”

嘉治帝此时点名的都是各地大盐产地的盐运使,这些地方的盐税就占了全国的六七成以上。

“就先这样吧,无事就此退朝。”随着嘉治帝的一声令下。

今日上朝的大部分官员内心深处都波涛汹涌一片。这次的事情实在是太令人吃惊了。

眼下不久,朝廷的盐政将要变天了,朝堂内外怕是不太平静。

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林如海目不斜视,悄悄地从众人的眼皮下溜走了开去。

上完早朝后的林如海一直待在京师的林家府邸。

一些老奴丫鬟和婆子都是林如海从姑苏老家以及扬州府邸带过来的,但是林如海家中人口偏少,丫鬟婆子比主子还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