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28(1 / 2)

人的感官注定了人拥有更高的敏锐,比方说一块翠绿色的肉,看起来就没什么食欲,严重到想要反胃。

虫肉再烤制后,白肉偏褐色,绿色组织演变成了稍暗淡的浓绿。

整体而言,看得人食之无味,刘彣正处于弃之可惜的地步,他没办法放弃到嘴边的食物。

他自然不想迈出这一步,倘若这一步迈不出去,迎接的唯有死亡的命运。所以要吃,这肉再怎么难看,还是要咽下去。

入口为安。

被烘烤的虫肉一滴油不会冒出来,自是升不起一丝烟,仿佛烤制的不是一团营养丰富的肉,倒像一块渐渐变软的塑料。

等虫肉差不多熟透了,刘彣插起一块放在眼前,嘴巴将张不张,心里斗争着。

他自我安慰,在高温下,不管什么样式的细菌都死绝了,眼前这点褐色泛着绿光的肉只是稀松平常的蛋白质而已。所以,能吃,也应该吃。

心理难关尚未克服,也只有自己说服自己,他轻轻咬下一小块组织,咀嚼两次吞咽。

不能说味同嚼蜡,但吃起来确实没任何味道,与之对应的,莫过于未添加过任何佐料的虾尾。

唯一不同的,虾肉吃起来口感爽滑,虫肉则是硬邦邦的,很难说是肉质如此还是烤制的原因,总之算不上美味。

一口稀里糊涂吞下去,肉块生硬下咽,感觉不到任何异样。

他试着咬下一大口,有了经验,这口顺畅了许多,但还是有着极强的心理负担。

小虫自身体型相当于成年人类摊开的手掌大小,去掉肢体,留下能够吃的部位不到半个巴掌,这么一小块两三口就能扫荡一空。

尽管升火以及烤制耗费了不少时间,实际吃起来还没两分钟。

刘彣却有了饱腹感。

他离开火堆,把杂物放在另一侧,整个人靠在组成阶梯的桌椅上假寐。实则,他静静等待肠胃的变化,看这副身体会不会出现排异反应。

以前听说过物种隔离,只知道存在隔离的生物无法食用,却从没有哪一项研究揭露过吞食隔离物种的代价。

只是思考起来,应当和吃了无法被消化的东西差不多,肠胃会疼痛,也可能伴随腹部膨胀。

再一想,这里还是地球。虫子也好,怪物一家也好,其原型还是来自于已知物种的突变,大家同根同源。按照常理,存在物种隔离的可能性很低。

问题出现在哪里?

出现在鲸鱼身上,不管再如何突变,地球大气层内的碳基生物拥有漂浮技能是绝不可能的,毕竟缺少翅膀作为辅助。

遥想穿越前的那个时代,人们总会下意识把鲲臆想成鲸鱼的形象,其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体型。自然界,海洋,找不出比鲸更加庞大的生命个体。

虽说腾飞的鲸鱼酷似原本海洋栖息的种类,但是,绝对没有飞上天的可能性存在。

他怕的是虫子以鲸遗为食,所以食用虫子会不会染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这是个未知数。

十多分钟过去了,他脑海里不停想象,身体也始终没出现过排异反应。

这令他坚信,虫肉可以为人类所食用。

看似稀松平常,但对他本人意义重大,至少的至少,证明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能获取食物。

寸草不生的赤地平原,任何人也想象不到,一小片区域尚且拥有丰厚的物产资源。

刘彣重新套上探火服,正准备志得意满离开此地,本来沉寂着的肠胃忽然有了绞痛。

胃还有肠道,人类多数的消化器官抗议了,剧烈造反,带给人难以忍受的痛楚。

一度严重到需要用婴儿环抱的姿势去抵御。

肚子里的虫子似乎活了,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抗拒着,要搞垮吃掉自己的生物。

刘彣也在痛苦中挣扎,自己的胃好像在抽动,去做毫无意义的抵抗。

过度来自于肠胃的疼痛牵连着每一寸神经,搞得他青筋暴起,肌肉膨胀,太阳穴鼓鼓囊囊。

和肠胃的抗争持续了数分钟,这感觉来得突然,消失得也快,眨眼间无影无踪。

他最终趴卧在冰冷的土地上,呼吸从跌宕起伏到均匀。

有死灰复燃的劫后余生之感。

虽说身体的异常归于平静,为了保险起见,他仍是安静等待,直到半小时无恙才敢走上地面,借着剩余的氧气进入返回舱。

怪物一家还在原地晒着躲藏于云层之后的太阳,这颗曾给予地球全部能量的恒星,竟变得吝啬,舍不得分出半分的热量普照世间。

饶是如此,怪物一家依旧贪婪地汲取每一份普照的阳光。

刘彣没有理会邻居一家,没有行尸走肉,但也浑浑噩噩的。

等到返回舱供给了足量的氧气,方才意志消沉地坐在摄像机前。

此时的他脸色苍白,和被抽空了灵魂没什么两样。

得益于返回舱优秀的隔离能力,即便外界气温低下,这里面仍然温暖。那些摆放在角落里的冰晶融化成水,一眼看过去,融化后的水只是水而已。

用于制氧的水无比纯净,只有氢氧原子。

这恰好刘彣不愿把冰晶水投入到制氧机的主要原因。

他拖着正在疯狂适应的身体昏昏欲睡,只是接了一杯冰晶水饮下,静静等待身体的变化。

为了以防万一,整套的急救药品就放在膝前,如果意外徒生,急救药品或能保住一条命。

半小时,喝过冰晶水的身体并无异常,他打开了摄像机的录制功能,记录今天的大胆尝试。

“未来世界日志。”他淡然地说道,“我忘记了这是第几天,但肯定自着陆起算,差不多一周到十天之间。”

“我完成了生存最紧要的一环,获取水和食物。还记得之前提到过的虫子吗?那大概是我以后的食物来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