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上灶(1 / 2)

鱼贩子把鱼都卸了下来,虽然老徐的意思是吃个新鲜,但是处理这两三百斤鱼,他一个人肯定还是够呛。

所以一般卖鱼的贩子都有一个售后服务。

老徐这边检查完鱼,鱼贩子就会下车帮忙把鱼做一个简单的处理。

这些事,鱼贩子在菜市场也会做,虽说现在换了个地方,但也不会额外收费。

这年头做生意不容易,都是拼服务拼口碑,尤其是卖鱼卖肉这样的生意,大家都是到差不差的价钱,卖的东西其实也差不多。如果别家帮忙杀鱼,自己却又不乐意帮忙,难免会败坏路人缘。

老徐帮忙办流水席,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他趁着鱼贩子处理鱼的功夫,简单的和他聊了几句,转头又开始处理起食材。

他还有几个素菜没做完,正好几个帮工的帮忙处理好了蒜苗和瓢儿菜,他把菜都略微看了一遍,随后和儿子一起抬着菜篮子倒进了铁锅里面。

这口铁锅之前已经下过猪肉和整鸡,锅里像是高汤一样都带着油星,正好适合用来给青菜抄水。

蒜苗和瓢儿菜都是西南地区的叫法,蒜苗就是蒜苗是大蒜幼苗长到一定时期的青苗,本身具有蒜的香辣味道,蒜叶柔嫩,有类似于韭菜的口感,有一些办厨的厨子也喜欢用凉拌韭菜作为代替。

不过老徐还是喜欢蒜苗多一些,他比较喜欢蒜苗自带的一点香辣。

至于瓢儿菜也是长江沿线的叫法,到了上海被叫做塔苦菜,油塔菜,实际上都是一种东西。

凉拌瓢儿菜和蒜苗的做法都很简单,全都热锅抄水,菜叶变软之后稍微等个十几二十秒就捞起来。

蒜苗需要头尾各切一刀,方便摆盘,上面浇上油辣佐料就算是做好了。

瓢儿菜的做法也一样,只不过在锅里煮的时间要长一些,一直要煮透,之后再捞起来摆成一个双层或者三层的小摆盘,再浇上佐料。

此时新人的婚车已经出发,老徐也顾不上和儿子客套,赶紧让他也来帮忙摆盘。

他虽然是个新人,但是摆一摆青菜的花样,总归还是会的。

做好了这两样凉菜,之后的油炸花生米和凉拌的魔芋,其实都有现成的食材,只不过老徐也是个讲究人,一点儿也没有偷懒,还是打算自己先过一遍手。

凉拌魔芋在以前农村办酒席的时候是没有的,因为魔芋和南瓜一样都带着字头避讳。

魔芋魔芋,容易让人想到好事多磨,南瓜南瓜则是让人想到难过,相对而言都不太讨喜。不过如今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凉拌魔芋也一般都是用水晶凉粉作为代替,卖相更好,同时凉粉本身没有味道也容易调味。

老徐对于凉拌魔芋倒是没什么讲究,反倒是油炸花生米对他而言,比较考究功力。

油炸花生米,讲究一个“酥”字,一般熟食店里卖的花生米都是现做现卖的,老徐办酒席自然也需要现场制作。

只不过现在距离中午开席还早,所以他暂时先不忙做这道菜,而是先去处理其他的菜式。

眼下他先要把铁锅清洗一下,放些葱姜做清汤,把鸡鸭都放进铁锅里先煮到半熟,这样之后上蒸笼的时候才比较快。

除此之外,作为头碗的酥肉和炸蛋卷也需要提前处理。

老徐熟练的把送来的猪肉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挑了几块肥瘦合适的肉用来做酥肉。

以前农村改办席的时候,酥肉一般都是用肥肉,炸出来的酥肉是浅黄的,一口下去一口油,外面必须裹上一层糖霜才能吃。不过一般的小孩儿也吃不了几块,大部分都是一些大人会吃。

现在条件好了,炸酥肉一般都是用瘦肉,要不然连大人也不乐意吃。

对于老徐而言,处理酥肉最麻烦的并不是油炸的时候控制成色,而是一开始切肉的过程。

按照做菜的规矩,这种切肉的流程一般都是交给学徒去练手的,不过老徐现在也没带学徒,所以凡事都必须亲力亲为。幸好如今还有专门的绞肉机。

绞肉机虽然一般是用来做饺子馅的,但是也可以调节切口大小,专门切一些碎肉,如果再高级一点甚至还有专门的切片机器。

老徐这次只是油炸的酥肉,对刀工要求并不高,所以提前用绞肉机先切了个大概,之后再把一些太大块的肉进行改刀。

处理完肉之后,他又拿来一个不锈钢的大盆,先放上面粉再混上一些红薯粉,最后又打了个几十个生鸡蛋,加了两大勺盐。

面粉是专门用来挂酥肉外皮的,红薯粉则是做肉片汤的滑肉粉,加一些可以让肉质不那么柴,最后加上的生鸡蛋,鸡蛋清可以加强粉糊的粘性,蛋黄则是可以吊一下颜色,让酥肉的色泽更加金黄。

办大席不比自家开小灶,这一大盆面糊调好之后,老徐直接把切好的肉全都倒了进去,直接搅拌均匀就放在了一边。

他现在没时间把每一块酥肉都挂上面糊,转头给锅里倒上小半桶大豆油。

渝州农村办席做酥肉,以前都是用菜籽油混着猪油,现在则一般都用豆油。

菜籽油和玉米油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气味,按照老徐学厨时的说法,真正的酥肉其实还是应该用猪油来做。猪油的味道本身和猪肉一样,油炸起来不会有怪味,只不过这年头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熬猪油的习惯。

如果单单为了这一道菜专门熬猪油又显得有些小题大做,所以老徐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用相对而言,气味淡一些的大豆油来炸酥肉。

加了蜂窝煤的大灶很快就把温度提了上来,铁锅里面的油逐渐开始冒出小气泡,油温已经差不多到了八成熟。

老徐伸出手掌隔空在油锅上试了试温度,感觉到掌心有些烫手就知道差不多了。炸酥肉,有的人喜欢用冷油下锅,有的人则是喜欢用热油下锅。

这两种温度的区别就在于冷油下锅,酥肉会随着油锅一起升温,炸的时间会更长,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熟度,吃起来会更酥。热油下锅的话,外层的油酥会先经过一层高温,同时内里的酥肉能够被高温炸出一些汁水,形成一种外酥里嫩的效果。

至于所谓外面裹着的面糊会不会掉的问题,其实和油温没有多大的关系,一般是和面糊的粘稠度有关。

以前农村办席的时候,一般就不怎么加水,筷子那么大的肥肉恨不得裹上拳头大的面糊,吃起来就是一个面糖味儿。现在条件好了,办席的这种酥肉一般都会多加水,把面糊弄得稀一些,这样最后的酥肉吃起来才实在。

毕竟吃席,吃的就是一个街坊邻里的口碑。以前条件不好,确实是困难,食材假一点也就假一点。

现如今家家户户,谁还吃不起二两肉?如果这种菜都玩虚的,未免就落人口舌,以后议论起来某家某户办个结婚酒的酥肉都是面糊裹的,那玩笑就开大了。

老徐把酥肉一块一块的夹进油锅里,伴随着油锅热气翻腾,酥肉很快变得色泽金黄,伴随着一股肉香,接二连三的浮了起来。

这浓郁的肉香传扬开来,不说别人,至少老徐的儿子站在老徐身边打下手是被馋得够呛。

父子俩儿早上出门赶得急都没吃早饭,现在炸酥肉又是最馋人的时候,任谁不得多看两眼。

老徐拿着漏勺,轻车熟路的把炸好的酥肉捞起来,稍微放凉之后,夹起一块打算试试成色,不想就在这时,眼角余光却瞥见儿子正看着锅里的酥肉。

老徐一时顺手,把夹起来的酥肉递了过去。

“来,尝尝炸好没有?”

“……”老徐的儿子迟疑了一下,还是伸手接过酥肉,刚一入手倒是没什么,等到放进嘴里却被烫了一下,惹得老徐不由得嘿嘿一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