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凌王投毒(1 / 2)

朱浅风打开信封,从里面掏出一张薄如蝉翼的纸笺。这是王爷们最爱用的“玉涛笺”,这纸张坚洁如玉,滑如春冰,细薄光润,还散发着淡淡的春山香。

这香味他非常熟悉,他这位弟弟,非常善于制香。

在打坐时,为了更早的进入禅定状态,凌王朱远山特意制作了一款香,就是这春山香。

春山香是用柏子仁、甘松蕊、白檀香、桑木麸炭末,和着岱山春之雾、岚山夏之雨、岑山秋之霜、屿山冬之露,炼蜜和丸,磁器熏一月方才制得。

朱浅风打开信纸,见纸上寥寥写着:

敬兄长:

深夜饥肠辘辘,忽然想起幼时竹马骑射,今日偶读集贤学士诗集,诗兴大发,故做歪诗一首,望兄不吝赐教:月黑马蹄快,单于夜遁逃。疾风垣墙危,建功何惧险。

朱浅风看着信上的诗,凝眉沉思,突然他抬头跟明公说道:“不好,我这位弟弟,可能有危险。”

然后把信纸递给明公。

明公接过一看,信上写的是首五言诗,是根据卢纶《塞下曲》所作。

他细细读着,突然一阵冷汗冒出,问:“这凌王,是说自己,还是提醒王爷您?”

朱浅风摇了摇头。

论起亲疏远近,他的这位弟弟朱远山与已经死去的哥哥朱子谡更为亲近。母亲在世时,朱远山和朱子谡,三人自然而然对太后和太子,形成一种天然的抵触。朱子谡见朱浅风与朱瞻基交好,自然而然,视他为叛徒。他这位哥哥,更在府中的家宴中,当面质问过自己。从小到大,自己的功课都是太子朱瞻基监督,不论性情爱好,他与这位亲生哥哥大相径庭。

对于弟弟朱远山,梁王朱浅风从小甚为喜爱。他的这个弟弟,对他也很是亲厚,虽然他弟弟对如今的陛下,感情淡漠,但对他却是真情实意。碰到好吃好玩的,也总会第一时间想到他;当年他的王妃逝世,他这位弟弟不顾祖令,从京城快马加急,日行千里,累死两匹马,两日内到金州。

除了暖心安慰,朱远山还把当年父皇亲自为他求的平安佛,给了朱浅风。

当年父皇对朱远山的宠爱,甚至超过了当今的陛下。他知道这平安佛对弟弟有多重要,当年那高僧曾说,这平安佛带上,终身不能脱离,如果平安佛任意转送,怕会遭来无妄之灾。

自从那次见面,朱浅风和朱远山已经有四年未见。只是听说,在期间,京中的朱远山性情暴戾,后来跟着一位佛家高僧学习佛法,人渐渐变得平和起来。

想到这,朱浅风心里一阵心痛。在未见的四年里,弟弟到底遭遇了?他在金州,虽然与弟弟也偶有书信,但这比不上见面时的温暖絮语。如今看来,自己当初太懦弱,万一弟弟碰到伤心事,经人开解,豁然开朗下,那阳光明媚的心胸,怎会填满阴霾?

后悔如平静湖里投入的石子,一圈圈荡起涟漪,延宕碎散的情感。

朱浅风很后悔,作为哥哥,他没能保护好弟弟凌王。他本应该是弟弟的护城河,挡住漫天投射而来的弓弩。但自己却偏居金州一隅,这些年弟弟到底遭遇了什么,他无从得知。如今看来,他真是位失职的哥哥。

朱浅风知道自己这位弟弟朱远山,向来只好玩乐,专研稀奇古怪的玩意,别说写诗,就是让他读诗都难。如今大半夜写诗,就极其蹊跷。而且他在诗中,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这每一句话把最后字连起来,就是“快逃,危险”这像是一种警告或是暗示。

还有,送信的人是谁?

朱浅风正和明公商量着,只见卞管家慌忙跑进来报道:“殿下,有位叫白石理的将军……”

还未说完,只见一位虎背熊腰,威风凛凛,穿着盔甲的男子疾步走到堂前,他身后跟着乌泱泱一队穿盔甲的人马,让前厅一下拥挤起来。

梁申义上前,骂道:“你们好大胆子,也不看看这里是哪里,容你们放肆。”

只见为首的男子拿出一串佛珠,递给朱浅风。

梁王一看,正是父皇当年送给正宫妻子也就是当今太后的佛珠,正中是一颗巨大玛瑙。当年他母亲也有一串,只不过正中是珍珠。

那男子双拳一抱,说:“末将白石理,无事不敢到王爷府中,只因宫中出了一件大事,太后命小的前来查明。”厅上的人见来者不善,都静默不语,看事情发展动态。

白石理看到躺在地上干瘪的尸体,吓了一跳,他蹲下来,仔细看了一下,忙问:“这是怎么回事?”

明公答:“这是位由香道教假扮的太监。”

“香道教!不是已经灭绝了吗?”白石理皱着眉问。

“如今看来,并没有。只是暂时躲起来。就跟下水道的老鼠一般,如果把自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必然会引来人们的追赶灭绝,所以他们就躲在暗处,伺机而动。”明公答。

白石理看到一旁的明公,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国姓爷”,笑着说到:“国姓爷,末将也是公事公办,请您回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