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欲戴王冠(1 / 2)

王冠会让戴上它的人高人一等,是地位的象征,但王冠真正的意义是,当灾难从天而降时,我会为你们抵挡一切。

而这些道理绝不是徐锡悦所能懂得的,所以,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也不可能是一个好皇帝,他只是一个被幻想同化的理想主义者罢了。

大争之世,列国伐交频频,强则存,弱则亡。

徐锡悦不是没有才华,而是他的智慧与才华配不上他的地位,让一个智慧与才华配不上地位的人担当高位,这才是最大的祸害!

竖子贪名而无谋,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

他决定带着各地的统领,追随者,用帝国积累的庞大财富,在边境举行会盟,要以子民的血汗去换取和平,用累世的智慧宝库去换取平等。

他的臣子们劝解他,国家的和平不是靠敌国决定的,奴颜婢膝是没有用的,君王只能站立,不能跪下,如果君王都跪下了,那么国家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可一心求和的徐锡悦显然不会听进谏言,他罢黜了这些臣子,提拔了更听话的执行者。

他下令,任何人不得再阻碍他的抉择,否则他定将其诛杀!

天下哗然。

受益者为此欢呼不已,而那些激进的热血主义者则倍加失落。

他驾临明德堂,意欲将帝国数千年来的智慧取出来,给予斗罗,打算全心全意为大陆的和平发展提供助力,专心致志研究如何与斗罗互通有无。

与斗罗建交,让他的眼见变得宽广,见识到了史莱克学院的伟大,让他有了许多奇思妙想。

不过这一次,明德堂违抗了他的命令,认为他背叛了日月帝国,居然与斗罗三国妥协,放弃了生养他的国家,抛弃了自己的尊严与使命,是人民的背叛者。

这两件事的直接让日月帝国上千年来积累的铁血威慑损失殆尽,更是让各国看到了日月的软弱和衰败!

谁来为帝国争取到未来?谁来为人民防守灾难?

有人密谋,既然君王不再有君王的威严,那么臣子也不必再有臣子的忠诚,一场足以颠覆这个帝国的造反开始了。

每一个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利益的群体。

他的孪生兄弟徐渊首当其冲,竖起了战旗,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口号,发动了叛乱!

这是一种堂堂正正的夺权之路,是王道,亦是霸道,无需任何阴谋诡计,无需任何争权夺利。

只需要杀死当朝的帝王,他便自然而然的站到权利的巅峰,到时候任何的反抗者,都将会在摧枯拉朽中被摧毁,被埋葬!

“徐锡悦必须死!”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徐渊都绝对算不上一个好人,这个人冷血,残酷,野心勃勃,但他又是一个真正的枭雄,他敢为天下先,具有极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勇于反抗,能够自始至终,从来不肯弯下脊梁。

他很清楚,一位君王从不需要以个人的良好品格来证明自己,恰恰相反,历史的经验告诫我们,能够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基本不存在好人,因为一个好人是做不了皇帝的,徐锡悦就是铁证。

此时,那个年少时期充满雄心壮志,一心完成大一统的徐渊回来了,他终于走出了这一步,但他的内心又是忐忑不安,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矛盾的命题,但其实这并不矛盾,从王冠与背负的关系来看,王冠是地位的象征,而君主所背负的则是王冠带来的重量。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或者换一种简单的说法,每颗想戴上王冠的头颅,都要有被砍下来的觉悟。

逆臣徐渊自然早有了这重觉悟。

古往今来,把大一统之前的日月大陆乱局一起纳入,藩王造反成功的例子,也就只是一手之数。若是将范围扩大开来,将斗罗三国也一同算在内,这样的例外,也依旧还在五指之内,就连一万年前行窃国之举的天使神都失败了,他又凭什么一定能成功呢?

他不确定自己能否活过今天,不确定明天的战斗能否胜利,他不确定自己的士卒是否值得信任,即便他拥有着过人的军事天赋,视死如归的决心,但他自己清楚的明白,我只是一个逆臣,而徐锡悦则是皇帝,我能够战胜皇帝十次,他依然还是皇帝,但若是皇帝击败我一次,我就将有可能万劫不复,沦为死囚!

对于徐渊而言,造反的成本太高了,这就像是一场风险极大的豪赌,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天,每一场战斗都能是决战,日复一日的精神压力和折磨使得他必须不断的以性命相搏!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不得不玩一场绝对不能输的游戏。

无足之鸟,孤注一掷,不飞则死!

在死神的阴影下,他的信心也曾经动摇过,但严酷的事实告诉他,必须坚持下去,无论多么困难,只有坚持下去,就一定会看到希望的。

而战争的胜负往往就取决于那“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

历经磨难,矢志不渝,叫做信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