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太医的历史(2 / 2)

在组方时,应该充分考虑药物的特性,方中既要有君药,臣药;还要有起协助作用的佐使之药。其比例可按照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一君,三臣,九佐使的原则来处理。

在药物配伍中,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用在一个方剂中,相互之间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有的药物共同使用能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两药相遇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有的药可以制约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有的两种药品本身均无毒。

但如果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不能同用等。《神农本草经》中共总结了七种关系,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

它认为对此“七情”要“合和视之”,这便是“七情和合”的配伍原则。

《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所收录的各种药物的功效,和主治疾病;都进行了简要的记载与描述,这无疑是早期临床药学宝贵经验的总结。

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研究都证明《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所载药物的功效,认识大部分是正确的。

其中许多药物至今仍然在临床广泛应用,比如人参补益,黄连止痢,麻黄定喘,常山截疟,大黄泻下等。

而且各种药物主治疾病的种类也非常广泛,约有170余种,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

此外,《神农本草经》中对于药物的性味,产地与采制,炮制方法。乃至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等,都有涉及,极大地丰富了药物学的知识体系。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

它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它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

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2015年8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全图神农本草经》英法译本。本书的译注者安德烈夫妇,是对汉学颇有研究心得的专家,翻译出版过多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

著名花鸟画家刘景曾先生,在本书中创作了许多前人未曾涉足的物种形象,使传统花鸟画的物种大为增加,对新物种绘画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