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故事的词序1453(2 / 2)

第十二世,名勾龙,术嚣子。

第十三世,名垂,勾龙子。

第十四世,名共工。

第十五世,名伯夷,著名贤人。他佐尧帝掌四岳,佐大禹治水。他因功受封于吕,为吕侯。他是吕氏得姓之始,姜太公吕尚,即其后。

此世系,有叠加部分,存有很大争议。更有人认为,这是后人的附会之说,不可信。人见人志,各有不同。

故里:炎帝故里

因为炎帝神农,并不单是一个。而是对这一时期,多个早期华夏族杰出部落首领的统称,这些人可能距今6000年至5500年之间,活动于姜水之岸。

其后部落发展扩大,迁徙并活跃于山东菏泽,湖北,湖南,山西等地,均是炎帝故里。

这反映了神农部落是不断发展壮大的,其中以宝鸡的炎帝陵,为第一代炎帝的陵墓。宝鸡是早期华夏部落联盟主干——炎帝部落(华族)的发祥地。

第一代炎帝生于常羊山蒙峪沟,长于姜水。他是农业之神,医药之圣。因以火德王,故名炎帝,号神农氏。

《白虎通义》中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

一代,二代炎帝,均生活于陕西宝鸡姜水之岸。其后,炎帝部落壮大,辐射到其他地区。后代炎帝活跃于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随州,山西高平等地。这样使这些地方,都留下炎帝陵。

陵祠

炎帝神农氏“以姜水成”,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如今的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

它坐落于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炎帝陵祭典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根亲文化盛事。

主要建筑有炎帝陵殿和神农大殿。炎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陕西宝鸡也有,所谓的炎帝陵。但规模和影响力,远不如炎陵县的炎帝陵。亦没有得到历朝历代的官方认可。

行宫

炎帝行宫是一处重要的炎帝遗存,位于山西省高平市东北14.5公里的故关村。

该宫建于村中偏南,创建年代不详,至迟在明代已有。坐北面南,单进院。现有正殿,午台,圣贤殿等。正殿三间,进深六椽,前殿悬山顶。院内现存,明,清碑四通。

据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重修炎帝行宫碑”记载:“神农炎帝行宫,磐基在故关里村前,肇基太古。无文考验,祠在换马村东南。现存坟冢,木栏绕护。然祠与宫,相去几百余步也。”

湖南炎陵

位置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的鹿原镇境内。这里洣水环流,古树参天,景色秀丽。

记载

关于炎帝神农氏安葬地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宋代罗泌撰《路史》就记述得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

据地方史《酃县志》记载,此地西汉时已有陵,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兴,邑人担心乱兵发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