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故事的持续544(2 / 2)

一是清乾隆八年河南巡抚雅尔图奉敕修伊尹庙时,《商元圣伊尹庙碑记》,还有几块碑刻字迹漫漶,难以识别。

据空桑村村民讲,伊尹庙原有一座大殿。无风雨时,能在其中听到风雨之声。伊尹庙于后来被拆除,庙是村民集资新建起来的。

伊尹后人主要居住地——开封县八里湾镇伊寨村。伊寨村又名伊尹村,村中现居住400多人,均为伊姓,已从古到今143代。

据村民讲,他们原居住在伊庄村。伊庄村已无伊姓,因为伊姓都搬到伊寨村居住了。村东一里处是伊思礼葬处。

墓前有清嘉庆九年,伊六壁后立之碑,刻有“伊氏莘野世系表”。该村距被伊氏后人称为故里的伊庄约4公里许。

伊庄周围被伊水环抱,此地距陈留有莘国17公里,距杞县空桑村15公里。伊寨村现存有“伊氏祖茔”,“伊尹画像”,“伊尹庙图”,《河南杞县伊氏家谱》等遗迹。

据伊氏族人讲,在清康熙年间,伊尹后裔伊广雨,曾身背伊尹画像,到开封府要求资助,被封为“铁榜秀才”。

此称号可世代相袭,哪怕不识字。只要是长门长孙,就可当铁榜秀才。在伊思礼的墓碑上亦有“得祭田两顷四十余亩复”的文字。

清嘉庆九年,伊尹后裔伊六壁续修《河南杞县伊氏家谱》。《家谱》有正本,与手抄本两册。正本边角残缺,与手抄本对照,文字尚能补齐。

谱中从伊尹起记134代325人,并收有伊尹画像。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孔子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镕。

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伊氏一百二十代孙伊思礼。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伊氏一百三十三代孙伊六壁的序文三篇。

宋真宗御制碑文,及历代文人诗赞十篇。明清增修,重修伊尹空桑庙的记载三条。及空桑,陈留,商丘,偃师,内黄伊氏祠堂的记载。

从伊氏家谱的序文中可以看出,伊氏后人,从汉昭烈为官的第六十六代伊籍。和魏时官拜司空的第六十八代伊睿起,就着意于谱牒。

明第一百二十代伊思礼增修成谱,伊六壁于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又续修,距今200余年。

伊思礼在家谱序中说:“伊氏家谱自商,周,秦,汉于今。有背井离乡,流寓外省者不能遍载。又有迁居他乡,越数代而复故土者。”

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真宗车驾幸杞县空桑伊尹庙,并勒石纪盛。碑文《家谱》有记载。

其文曰:宋真宗御制碑赞始就于桀,以劝人臣之忠。后归于汤,以济天下之难。咸有一德,敷祐万方。

大节昭明,嗣王服其训。余庆不坠,令子承其家。旧礼攸存,明祀新享。朕因驻跸,永用怀贤。聊复刻铭,庶几旌善。

赞曰:成汤之仁,溥率来宾。阿衡之忠,天辅成功。民难既平,嘉谟宾贞。五室不衰,大训可知。苹蘩之祭,传于永世。金石之刻,表予褒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