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出问题(上)(1 / 2)

初升的红日投射出万道霞光,将尚在晨曦中的城市衬托得格外静谧。看着窗外仿佛正在燃烧的天际线,李希明心想:只是因为贪睡,人们不知错过了多少美景。

万锋有条不紊地开启着各种开关,手指犹如具有魔力,所触之处似乎瞬间获得了生命。当巨幅高清显示屏亮起时,围聚到会议桌前三个人都略显激动。屏幕右侧的条状窗口以缩略图的形式显示了几乎所有已知类型的脑电波,并基于其活跃的程度而自行排序。李希明用激光遥控笔点击正处于顶端的一个缩略图,相应的脑电波图随即放大显示:一条白色的波浪线正在剧烈波动、蜿蜒地游向一个遥不可及的目的地,与之相伴的一组数据不断变化,仿佛向世人诉说着自己一路的曲折。“这是脑电波中的γ波,是人脑在进行信息处理和认知的过程中所释放的一种脑电波类型”,叶倩低声向身边的万锋解释道:“γ波活动的增强表明大脑正在集中注意力进行认知,看来零零一号觉得那本小说还算有趣。”

此时,韩山正半躺在受试观察间的病床上,后脑的脑机接口上插着一条数据线,数据线的另一端连着床头的脑机连接处理器,接口旁的绿色指示灯沉着地亮起,宣告着一切正常。韩山的眼前是天花板上垂下的阅读架,阅读架顶端的扫描仪每隔三十秒扫描一次瞳孔,并根据瞳孔的移动翻动书页,或是对阅读架进行上下、左右、远近方位的微调。阅读架上夹着威廉·吉布森的小说《边缘世界》。

韩山读到芙林驾驶着四轴机急速拉升,在越过五十六楼时,“她从后边的镜头看到男人握住了女人的手,并遮上女人的双眼……”“女人没有任何动作。某个非常细小的东西钻出她脸颊,在上面留下一滴血珠……”“当金属拉丝护栏开始向下降,她身后那片肥皂泡似的物质也不再是玻璃了。没有了玻璃的支撑,女人随即向后坠去,四肢弯成难以理解的角度。”书中的描述在脑中形成感官信号,脑机连接处理器侦测、收集并将这些信号传输至与观察间一墙之隔的信息处理间,脑信息接收处理器通过地板下的光纤将解码后的感官数据输入量子计算机,在经过量子计算机的模拟和智能修补之后,脑中的图像和声音最终由会议桌前的巨幅显示屏及其内置音响呈现出来。于是,会议桌前的三人看到显示屏上一个身着黑衣的女人正从高楼坠落,一台犹如组装在四台电风扇上的直升机俯冲着试图追上这个正在空中零落的躯体。

“没有声音吗?”李希明似乎是在自言自语。

“正在阅读的这个部分没有对话,也没有对于声音的描述,因而也就没有在受试者的大脑中形成语音信号。”叶倩对《边缘世界》颇为熟悉,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将这部小说列为阅读实验中的一个项目。她的话音未落,众人耳旁传来了一个AI男声与一个AI女声的对话声。“这是芙林——也就是小说中的女主角——与她哥哥的对白。实验非常成功,至少这个阶段取得了成功。”叶倩乐滋滋地补充道,随即指着屏幕向身旁的万锋询问道:“万老师,大部分图像都是黑白色,为什么有些部分显现为蓝色?”

“尽管反映在我们眼中的图像是彩色的,但大脑中所存储的图像信息却基本上是黑白色,你仔细想想你的回忆和梦境,应该能够明白这一点。”万锋的言谈举止犹如正在上课。“至于图像中的蓝色部分,那是量子计算机在对现有的数据进行计算后,基于逻辑或者趋势而补充和修正的部分。大脑在形成和存储图像时往往只是呈现和保留大致的轮廓,其中甚至包含错误的信息以及臆想和猜测的成分,所以,细节部分……”

“细节部分需要脑补,需要电脑对大脑进行修补。”李希明一旁插话道。

“大脑的这一机制或许是为了更加快捷地处理信息以及更多数量地存储信息。”万锋咧嘴笑了笑,补充道:“不过,这也就意味着脑中的图像信息既不完整也不精确,必须经由量子计算机进行逻辑演算和修正,才能最终将最符合概率的可能性呈现在显示屏上。”

“可能性?”叶倩脑中的疑问脱口而出。

“你知道,计算机通过大数据学习掌握既有的可能性。例如,当既有的数据表明有人问‘早上好’,而最大概率的可能回答是‘您好,谢谢’时,AI就会回答说‘您好,谢谢’。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而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将最终了解还有诸如‘哎呀,好久不见啊’‘好啥呀,困死了,还得上班’等多种可能的回答,这取决于具体的场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量子计算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考虑到所有所学到的外部条件,几乎穷尽并同时演算所有的可能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