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碾压式土石坝44(1 / 2)

大战结束,一切归于平静,部落里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吕医生还是恍恍惚惚,每天前往森林中,毫无目的的挖掘着,只不过他手里的石锤被他的弟子爻质换成了铁锹。

丁宁依旧是高高在上的姿态,仿佛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每天徘徊于各个山洞之中,享受着族人的供奉,浑浑噩噩却又乐此不疲,仿佛部落的任何事情都与他无关。

医师爻质无疑是部落近期最忙碌的人。战争的阴影虽已退去,部落的勇士们也都幸运地逃过了死亡,但伤口与疼痛仍需要时间来疗愈。身为医者,爻质不仅继承了师傅的精湛医术,更有一颗救死扶伤的仁者之心。

日出之前,他便踏入密林深处,寻找那些珍贵的草药。阳光洒落时,他仍在一心一意地救治伤员,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充满了专注与温情。

但季节的更替给部落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秋天的来临,温差变化使得部落的居民纷纷患上了感冒,爻质的工作愈发繁重。他日夜不停地忙碌,希望能为每一位患者带去康复的希望。

杨风看到这一切,心中明白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部落要繁荣,要发展,需要的是更多的人才。于是,他决定亲自从部落中挑选一些聪慧的孩童,协助爻质工作。

这些孩子们跟随爻质进入森林,学习识别各种草药,学习如何煎制药汤,如何为伤员包扎。他们在实践中逐渐累积了宝贵的医疗经验,培养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而杨风对爻质抱有更大的期望。他希望爻质能在这些孩子中发现具有卓越天赋的弟子,将他的医术与知识倾囊相授。这样,部落的医疗队伍就能逐步壮大,为更多的族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部落里,如果说爻质是首屈一指的忙碌之人,那么紧随其后的,定非锻造大师爻冶莫属。为了满足杨风提出的种种需求,爻冶麾下的锻造团队已经扩充至五十人。

连续多日,他们犹如埋头苦干的工匠,修复着一件又一件破损的盔甲和武器。就在工作即将告一段落之际,杨风却再次为他们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制造钢管。

杨风手中拿着一个木棍模具,一端较粗,一端较细。他要求爻冶将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精心锻造的钢片紧紧卷在这木棍之上,以制作出真正的钢管。更为棘手的是,每一根钢管的细端都必须能够精准地插入另一根钢管的粗端,组成一个严丝合缝的整体。这无疑意味着在锻造过程中,对尺寸和工艺的要求几乎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对于爻冶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项全新的挑战,更是对其匠心独运的一次严格考验。然而,这位大师并没有选择退缩或逃避。相反,他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任务,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既繁琐又精细的工作中去。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反复打磨、调整,确保每一根钢管的尺寸和形状都精确无误。

虽然爻冶并不清楚这些钢管究竟有何用途,但他对杨风的命令从未有过质疑或反驳。他深知,部落的未来在杨风的指引下一定充满了光明和希望。于是,他整日带领着铁匠们,在火与汗的交织中默默耕耘着、打造着一根又一根钢管为部落的未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而杨风也没闲着,他发现在部落的日常生活中,取水成了头等大事。尽管他们占据了通风和采光都得天独厚的山顶地带,但水源却并不在此。每天,部落的女人们不得不背着沉甸甸的水桶,跋山涉水,往返于山下取水。即使爻冶体贴地为她们打造了结实的水桶,也无法改变这一琐碎且耗时的任务。

杨风深知这种日常取水的方式对部落的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束缚。如果部落想要发展,如果想要崛起,那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成了当务之急,而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打水显然与此背道而驰。因此,他早早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决定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杨风让爻冶精心打造的那些钢管,实际上是他整个计划中的关键部分。他希望通过这些钢管,将山下的水源引入部落,让自来水流入每户人家。这样,部落的居民们就不再需要每天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打水了,他们可以将这些时间用于更有意义的事务上,从而为部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