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孙传庭北上截击(4)99(2 / 2)

皇帝的车驾后面还有一支“后部鼓吹”乐队,之后的是皇帝专用的各种车驾,包括方辇、小辇、腰辇、安车、四望车等,载着各种应用之物。左、右威卫折冲都尉各率数百名兵士,分作四行横排,分别持大戟、刀盾、弓箭及弩,尾随的豹尾车作为掩后的屏障。

在仪仗最后的是后卫部队,锦衣卫指挥使同知【5】骆养性骑马走在前导旗帜下,随后是由两位将军率领的左、右厢步甲队,分作前后两个方阵。士兵均头戴兜鍪,身着铠甲,手持弓或刀、盾,每队的装束均为同一种颜色,相间排列。

去香山的一路上还有神机营、三千营等御林军守卫。鞑子还未出关,虽然远在丰润、玉田,但也要格外小心,提防一些奸细乘机作乱。

前面锦衣卫燃放过净街的鞭炮,加上天气寒冷,大街上除了维持秩序的御林军外,别无他人。

车辇压着不厚的积雪,在有节奏的“吱咔吱咔”中缓缓前行,也就半个多时辰来到香山脚下。崇祯和田妃换乘小轿上到半山亭,在太监、宫女们的搀扶下,进到亭内。他们极目四望,但见,高远处,层峰攒聚、壁立千仞;平远处,潮白寒水浩渺、旷野接天;深远处,山径绵延、楼观隐现,其间点缀数个行旅跋涉于苍茫之中。远山山峦玉列,峰岭琼联,夕阳西照,红霞映雪,青石玉琼,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象。

两人边赏雪景,边指指点点。

远眺天际边皑皑白雪覆盖下的群山山峦,心中豁然开朗,有一种久违的愉悦感,田妃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看着爱妃这么兴奋,崇祯也由衷地高兴。受两人的感染,身边太监、宫女也都喜气洋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兴奋、愉悦情愫萦绕下的田妃忽然想到了什么,她向崇祯万福道:“‘西山御屏江山固,积雪润泽社稷兴’。皇爷,一派升腾兴旺景色,今年定是万民和顺、五谷丰登的祥和之年。”

“万民和顺?现在侵入的鞑子们还未出关,暴民暂时消停了,但谁知道他们何时再闹腾起来。”

一丝不快闪过,不过崇祯不想打扰田妃的雅兴,微笑着颔首点点头。再看看她那因兴奋而红润的面颊,他心里宽慰许多,原有的忧虑之情也一扫而空。

转了一圈,回来后又在田妃处用过晚膳,崇祯告诉田妃有些要事军情还需要处理,嘱咐她下午出去累了,今晚好好歇息。田妃依依不舍地把他送到承乾宫门外的车辇上,行拜别礼。崇祯让太监打起辇帘,向她挥手作别。

回到文华殿东暖阁,一眼看见御案之上摞了很厚的一叠奏疏,心里苦笑一下,看来要把下午流逝的时间补回来了!忽然就想起年少时贪玩,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孙承宗【6】布置的诵读、誊写作业。这个老头每每就跪在先帝的遗像前,痛斥自己没有尽责,给他和哥哥朱由校施压,每当这时,他心里就好笑。现在没有人再给他施加压力了,他反倒很怀念那时的时光。想到孙承宗,他就愈发憎恨满鞑子,一个颐养天年的七十多岁的老人,你们怎么忍心把他勒死!

这时,心里的倦怠感一扫而空,他坐在御案后,开始批阅奏章。先把上面不太紧要的两份放一边,第三份是孙传庭的。

杨嗣昌前两天给孙传庭令他去建昌、冷口截击清军的《军前一日无报疏》里,直接指斥孙传庭是“张罗而鸟不入,刻舟而剑不存”,刻薄地提出“明旨所谓‘逗怯纵贼’,臣部不能为传庭解也”,后面还附有崇祯斥责他“不许逗延遥尾,自干重典”的旨意。

以上三句话的意思是指责孙传庭,尽做些徒劳无功的事;明明是胆怯害怕故意放跑贼寇,还在楚楚可怜地为延误战事解释;不要迟滞延误以至于仅仅是尾随敌后,自找朝廷的重罚。

孙传庭这份奏疏是对这封信疏的一封覆疏。

覆疏里孙传庭再三表示,自己不是不拼命,实在是形势所迫,不能贸然和清军野战,不负责任地把全军暴露于清军面前。特别是“臣何敢以封疆大事付之一掷乎?”(意思是涉及到国家的安危,臣怎么敢意气用事,把援剿大军一股脑地摆于强敌面前)一句,崇祯可以想像孙传庭写奏疏时,是怎样心里抱怨而怒气冲冲的样子。

“这个憨直的家伙!”崇祯心里恨恨地说。

虽然对孙传庭严加切责,但崇祯心里明白,就是再换一个援剿总督,也不一定会比孙传庭做得更好。他压住怒火,淡淡地在他的奏疏上批下一句,“孙传庭不得饰诿取罪。”

此时的孙传庭感受到空前的压力,接过卢象升的担子时,他还疑惑过,作为援剿总督的卢象升,怎么会轻易死于乱军之中,现在终于明白了。

注释:

【1】太液池:北京中南海。

【2】天武将军:也称大汉将军,明代殿廷卫士,分红盔将军、明甲将军等,锦衣卫辖属,皇帝朝会、出巡,侍从扈行,夜宿时轮班值守。

【3】幡:呈下垂状的长方形旗帜。

【4】幢:有羽毛装饰的旗帜。

【5】指挥使同知:副指挥使。

【6】孙承宗曾担任过年少时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天启皇帝朱由校共同的老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