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陕西秦兵赴京勤王(1)75(2 / 2)

第一节翰林传旨

这一日正与刘子政、尹梦鳌等人议论军情,忽然有人通报,万岁爷的圣旨已快到府衙前了,洪承畴一惊,顾不上多问,立刻从座椅上站起来,整整衣冠,率领随从外出接旨。

只见来得钦差大人是一位翰林院官员,他跳下马,在别人引领下,昂然走入仪门,口中大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洪承畴接旨!”

洪承畴在三边总督任上,因剿贼有功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翰林承旨”,明代翰林院里有一批官员为翰林学士,是从皇帝身边文学侍从中选拔的优秀人才,担任起草诏书的职责,因此圣旨都是由翰林院起草,然后呈给皇帝观看无误之后,再由翰林院指派钦差大臣前去宣读的。现在的影视剧动不动就有“公公传旨”一节,太监其实并不是负责读圣旨的人。宫中的太监们能宣的旨,其实只是皇帝或者妃嫔的一些口谕而已,并非正式的圣旨。

众人齐刷刷地跪倒,这位翰林学士打开随身带的黄缎包裹,取出一朱漆描金盘龙匣子,打开匣子,取出一个黄绫绣龙封套,又从封套里取出圣旨,朗声高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夫建州本我属夷,僭立伪号,逆我颜行,弯弓露刃,几番寇入,致黎庶颠连,百姓罹难。着洪承畴即统剿抚大军,挥师北上,直捣虏巢,宣我天威,救地方之蹂躏、生灵之汤火……钦此。”

这位翰林学士读完圣旨后,抬头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洪承畴,说道:“洪大人,接旨谢恩吧。”

洪承畴赶紧向上叩头,口中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洪承畴领旨谢恩!”

叩头谢恩后,洪承畴高举双手接过圣旨,小心翼翼地放于香案之上。

洪承畴把圣旨供好,回头请传旨大人上座。翰林学士叫拓应卿,品级仅为从三品,跟洪承畴差着两级,但人家是钦差,所以洪承畴请拓应卿上座。

拓应卿一抱拳,略略欠了一下身子,口中道:“九老,古语讲‘帅不离位’,我坐上去像什么话。刚才皇命在身不得不如此,现在九老就不要客气了。”

洪承畴,字享九,熟悉的朋友和平级的官员都这么称呼他,显得亲近也尊重。拓应卿品级不够,也不是老熟人,他这么称呼,意在不失钦差的身份,也拉近了两人的关系。

洪承畴又客气两句,就把他让向自己的上垂首,两人客气地互相谦让了一下,共同落座。

“拓大人,鞑子又犯边了?”

“九老,这一次鞑子深入畿辅,分两翼越长城会于通州河西,由北边过燕京,自涿州分八道南下。据最新报称,鞑子深入京西几百里,所过之处各府县俱被蹂躏,现其左锋已指向山东,万岁爷心急如焚,急切盼望秦兵救黎民于水火,大人不可耽搁,需马上动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