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子午谷奇谋(6)41(2 / 2)

进入高山密林,有的还是原始森林,绿树参天,阴暗潮湿,茂密的树叶子挡得透不过一丝阳光。雨也像雾,雾也像雨,他们一整天没见太阳了,浑身没根干丝。

林中那鸟多极了,五颜六色的,也不怕人,好像也没见过人,冲你叫,有的伸手就能抓着。年轻人爱玩,几个徒弟真就抓到了几只,被王尚义劈头盖脸骂了一顿,没人再敢把心思放到其他方面,专心致志地寻找草药。

他们最终也没有找到积雪草,但采到了不少其他的草药。“这一趟总算没白来!”王尚义心里念头一闪,压抑的心情有所缓解。

正在他招呼徒弟们,准备往回返时,突然一个徒弟大喊起来:“这是什么东西,这么大,咬了我一口,还挺痛。”

王尚义过去一看,这个徒弟手心里躺着一只被拍死的大蚊子。这只蚊子有小孩手那么大,看着就吓人。他刚想安慰徒弟,另一个徒弟,凑到他耳边说:“师父,你看他的脸。”

王尚义一看,可不得了,被咬的徒弟半边脸都肿了。被咬的这个徒弟也察觉到了什么,一摸自己的脸,吓得够呛,脸色惨白,哆嗦着说:“师父,我不会死吧。”

另一个徒弟安慰他:“不就是一只大蚊子吗,没什么了不起,来我给你抹点药。”边说边随手在草丛里抓了一把,把手里的草揉碎,抹到他脸上。

被咬的徒弟嘟囔道:“我都这样了,你还糊弄我。”

王尚义招呼他们:“好了好了,没什么,不会死。一会儿回去后,我给你上点止痒消肿的药。”

大家背起背篓,往回走,经过一丛灌木时,惊起一堆蛾子。这堆蛾子也挺吓人,有人脸那么大,噗噜噜飞起来乱撞。一个被撞到脸的徒弟开玩笑:“这个鬼地方,尽是些吓人的东西,打死我也不来了。”

说完,他看看大家,见没人接话,有点自讨没趣。突然,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指着刚才被咬的徒弟:“你们看,他的脸……”

大家扭头一看,都很惊异,这个徒弟刚才肿了半边的脸,红肿已经消去一多半。

怎么回事?

王尚义还在诧异,开玩笑的徒弟对他说:“师父,刚才那草是好药材?”

“对,赶紧回去找。”

他们回到刚才事发地,看到躺倒在地的一根根朽木周围长着一株株单根细长的杆、单叶、单花的禾苗状物。它们杂生在乱草丛中,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被发现。王尚义独自嘀咕,这莫不是师父说过的独叶草?

独叶草是我国特有的植物,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风湿筋骨痛等症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的功效,曾被民间视为“神药”。它起源于6700万年前,最早出现于白垩纪晚期,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该物种非常稀有,叶脉是典型的二叉分支状叶脉,该叶脉形态说明它处在植物演化上非常关键的位置,是研究植物演化的重要材料。它对被子植物的进化和其所在的毛茛科的系统发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科学意义,被列为国家一级濒危珍稀保护植物。

秦岭山体高大,为众多植物提供了安全的庇护所,也使得以独叶草、紫荆、紫斑牡丹、柳兰、太白红杉、连香树等为代表的一些古老孑遗物种躲过了奇寒肆虐的第四纪冰川期。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给众多的动植物们创造了悠闲自在、安静恬淡的生长环境,它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太白山的庇护下焕发出古老而旺盛的生命力。

王尚义他们小心地把这些独叶草采下,单独装到一个背篓里。这时,又下起了雨,天也渐渐黑了下来。回去的路上,他们遇到许多背筐、提篓的弟兄,虽然被淋得像落汤鸡,但采到很多比碗口还要大的蘑菇,捡拾的栗子、猕猴桃、救兵粮、拐枣、野柿子、刺奶儿、橡子等等叫上名和叫不上名的野果,也装满了各式筐、篓。

又下了一夜的雨,天亮了,雨也小了。拓攀高赶紧组织人,清理道路。虽然下了一夜的雨,但冲下来的山石不多。他怒冲冲地手拿皮鞭,站在外侧监工。王文耀带着几个首领分段督工,拿棍子不时对手脚慢的弟兄抽打上几下子。他们经过一个上午的清理,终于疏通了道路。

大队人马迅速通过麻布坡,曲曲折折经过七里沟、东沟到达大堰沟口。过了大堰沟,转向北,来到洵河边上。走没多远,就又无法前进了。

前面一段栈道被大水冲毁,只在河边的悬崖峭壁上留了十几根作为栈道支撑的石桩和木桩,还有几个没有石桩和木桩的栈道桩基孔洞。王文耀得到报告,赶过来看了后直摇头,这怎么能过得去!

前面也通过了几处损毁的栈道,但那些栈道短,修复起来容易些。

栈道又称“栈阁”之道,人们为了在深山峡谷通行,便在河水隔绝的悬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一些棱形的孔穴,孔穴内插上石桩或木桩,上面横铺木板或石板,可以行人和通车。

王文耀一面派人向后报告高迎祥和拓攀高,一面组织人抢修栈道,好在他们出发时准备了一些木工工具。

有桩子的可以砍伐细长的树木搭上,勉强过人。没有桩子的地方,只好派水性好的弟兄腰里栓绳,游到有桩子的地方,拉住绳子。再派水性好的弟兄带上加工好的木桩,靠着绷紧的绳子在水里去安装。只是简单往石壁上原有的桩孔里插上木桩倒不难,难的是一横一斜竖(起支撑作用)两根桩子插好后的连接。搞了半个时辰,装好了两处桩子。

王文耀一看在水里安装栈道支撑桩太费力,就派一部分人上山,腰缠绳索从绝壁上下来,在半空中安装栈道支撑桩,这样比在水里安装快一点。

高迎祥和拓攀高已经来到大堰沟,听了前面的报告,觉得这样干不行,太耽搁时间。

派人在村里找来一位去过江口的老人。

江口是洵河谷北侧出口处的村镇。

老人絮絮叨叨地说,好几年前去过江口,这几年,栈道年久失修,已经不能过人了。

拓攀高没耐性,不等老人说完,打断他,问:“那你们不往北走了?”

“爷,有个人这两年去过,但要翻过北面的大山。没有正经路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