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神曲回忆(三)109(2 / 2)

“天空”伏在“大地”之际,一刀切下了他的生殖器,扔入了大洋中!

老天神乌拉诺斯,剧痛之下逃到了宇宙的尽头再也没回来,天与地从此分开,相隔万里。

而他的阳物在大洋中泛出滚滚的泡沫,不久,竟然从这泡沫中生出了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也就是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

同时,这被阉割的老天神的血从伤口喷出,落在大地上——从这血泊中,我们的复仇女神三姐妹产生了!

在希腊神话中,她们叫做厄里倪厄斯Erinyes,就是愤怒的意思。

复仇女神虽然看上去可怖,但她们实际上象征的是“正义”!

这里的正义,来源于在法律尚不具备的人类早期社会,那种有仇必报的行为准则。

从流传至今的古希腊神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复仇,是当时最被公认的责任和道德。

一个拒绝复仇的人,是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英雄的。

据说复仇女神三姐妹平时住在冥府,但当不公的事情发生,尤其是血亲相残的时候。

她们就从地下奔出,一刻不停地追赶着犯下重罪的人,折磨着这些人的精神,直到他们疯掉。

因此,人们尊重她们,也忌惮她们,以至于担心直呼其名会显得不敬,非得提到她们的时候,找了个“欧墨尼得斯Eumenides”也就是“仁慈者”来当称呼……真是太假了好吗……

不过,这称呼还确实是有个典故的。古希腊的一位大编剧,也就是被后世称为“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

在他最有名的三部曲悲剧《奥瑞斯忒亚Oresteia》中,生动地记录了这个故事:希腊迈锡尼首领阿伽门农(大家都认识吧,他弟弟的媳妇儿就是美女海伦,。

伦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私奔后,阿伽门农打着要追回海伦的旗号,率部去攻打特洛伊。

其实他就是要找个由头征服爱琴海沿岸,为了出征顺利,将大女儿杀死向月亮女神献祭。

妈呀,这种行为咱们都觉得太没人性了,更别说立刻激怒了复仇女神——她们最恨的可就是亲人自相残杀了!

于是,这三姐妹诅咒阿伽门农,还鼓励阿伽门农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名字太长了!

跟她自己的情人合作,在阿伽门农征战十年凯旋归来后,杀死了阿伽门农为女儿复仇。

然而,这两口子还有个儿子,这部三部曲的标题就是从他的名字而来:奥瑞斯忒亚。

等他长大了,又扛起了复仇的大旗,杀了墓为父报仇……这一家子杀来杀去的可是也真够血性……

这一下,再次触怒了复仇女神们,她们立刻飞奔而来,从思想深处开始惩罚这鲨墓的少爷。

她们的逻辑也很简单:阿伽门农杀女恶,是屠杀血亲,罪无可赦。

而他妻子和他没有血缘关系,为了复仇杀掉他是正当的,不算血亲相残;但恶子杀墓琴就又成了屠杀血亲的重罪。

她们日夜不停地纠缠他,直到雅典娜出面,组织了一个希腊长老的法庭来进行裁决。

在法庭上,一边是复仇女神们摆出她们的道理,另一边倒是男神阿波罗为少爷慷慨陈词,俨然变身古美门,声称父亲比母亲重要,而且妻子杀夫如同奴隶杀死主人,必须得到惩罚。

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加上希腊长老们本来就看不惯杀夫后专制独裁的克吕泰涅斯特拉,陪审团投票时出现了平局。

最后,雅典娜这个自己没码的选手,作为庭长投下了关键的一票,她支持少爷这方!

于是,少爷的罪行得到了赦免,希腊长老们也挺愉快的。

当然,复仇女神可愤怒了,声称这些新神践踏了古老的准则,她们要报复整个雅典城!

雅典娜和阿波罗这下慌了,连忙忽悠复仇女神,说这是人民的意志,上天的安排。

雅典娜大包大揽说,雅典城此后会以公正的“仁慈者”的名义供奉她们三姐妹,年年献祭,让她们享有神圣的地位。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这么一来,复仇女神的怒火终于平息了,她们许诺要造福雅典人民。

但同时,她们也放下狠话,声称决不会放过任何伤天害理的行为。

从此,雅典娜也对人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再有类似的事件,不得自己复仇,必须提交法律处理。

那她们吓唬但丁时提到的美杜莎,又是怎么回事呢?

就是头上都是蛇,瞪谁谁石化的女妖怪呗。

传说中,雅典娜的盾牌上就嵌着美杜莎的头,借助美杜莎的魔力,雅典娜也有了让敌人变成石头的能力,女战神当起来真是毫无压力呢。

但是,美杜莎和雅典娜之间的纠葛,可就说来话长了。

在希腊神话中,美杜莎是戈耳工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到了古罗马时期,大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这样讲述道:

美杜莎本来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在女战神密涅瓦(雅典娜在罗马神话中就叫密涅瓦)的神庙中做女祭司,安安静静地侍奉女神。

但是,海神尼普顿(也就是波赛冬)垂涎于她的美貌,居然在女战神的神殿中将她强暴了。

这么一来,雅典娜可是气坏了,作为一个处女神,她感到自己的神庙被玷污了!

但她没有能力惩罚海神,索性迁怒于她的小丫鬟美杜莎——女战神的女祭司可是有责任要保持贞洁的!

于是,美杜莎的一头金发被雅典娜变成了蛇发,面目也变得特别吓人,还具备了瞪谁谁石化的功能。

这……不像话啊!雅典娜也太不讲道理了吧?受害者反而遭到了惩罚?

总之,从此以后,美杜莎就算不是人类,而变成骇人的女妖了。

后来,有一个宙斯和人间女子生的儿子珀尔修斯Perseus。

在他要完成英雄壮举的打怪升级冒险中,接受了一个任务——杀死美杜莎,带着她的头回来。

结果,雅典娜又特别积极地冒出来了!她借给了他一块镜面的盾牌,还指导他说,不要直接看美杜莎,而是要借助盾牌的反光,这样才不会被美杜莎瞪死。

珀尔修斯依计行事,果然成功地割下了美杜莎的头!所以说要闯关总还是需要秘籍的~~

为了表示感谢,他把美杜莎的头献给了雅典娜,嵌进了女战神的盾牌。从此以后,雅典娜终于和美杜莎永永远远在一起了!

啊不对,是终于得到了美杜莎瞪谁谁凝固的魔力!

而这无辜又悲惨的美杜莎,也就成为了绝望的象征……

连懊悔都来不及直接变石头,那真是够绝望的了。

但丁在这里看到复仇女神们,提到美杜莎,意义其实也是非常玄妙。

但丁这趟旅程是充满宗教性的,目的是为了脱离罪恶,涤荡心灵。

在狄斯城的困难,说明了人类在自我救赎的过程中必将经历的艰难过程。

要悔过自新,就必须真诚地面对自我,追忆往事,这样就必然会经历懊悔和绝望——也就是复仇女神和美杜莎所象征的。

那么,如何迈过这些阻碍实现救赎呢?

首先,是维吉尔老师所象征的人类的理性。而最重要的,则还需要上天的旨意!

这上天的旨意,说曹操,曹操就到。

只见从远处的密林刮起一阵狂风,在沼泽浑浊的水面上也震出巨响。

这狂风飞沙走石,所向披靡,数不清的亡魂见状也四处逃窜……

狂风中,走出一位满脸愤怒的使者,他从沼泽踏波而来,脚步却一点都没湿。

这是个凌波微步的大侠?

他走到狄斯城门前,用一支小棍直接打开了城门,没有遇到任何抵挡。

打开后,他也没忘撂句狠话:“你们这些狂妄的家伙,从天上堕落下来还不知罪吗?”

“能到这里来的人,都是奉上帝的旨意,你们每次都阻挡每次都失败,小心再遭惩罚!”

说罢,他特别高冷地理也没理但丁和维吉尔,转头又急着回天国去了。

原来,这是个天使啊!原来,这趟旅途真是上帝的旨意啊!

但丁和维老师这下可是有恃无恐了,大摇大摆地进了狄斯城,没有遇到一点阻挡。

堕落天使们看来也真是识时务。

狄斯城内,就是地狱的第6层,四下望去只见一片平原,遍地都是被火烧着的墓穴,墓穴的盖子扔在一边,里面哭声啊叹息声啊声声震天……

那这些灵魂到底是犯了什么罪,死后会永不停歇地遭此火刑呢?

这一层就是用来惩罚各种持异端邪说的灵魂!

胆敢不信上帝,还四处热切宣传这个理论,反了你了?

活的时候就算惩罚不了,死了也让你一直被烧!

维吉尔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但丁同学:“你看这里面受苦的人,都是古希腊那位伊壁鸠鲁和后世他的信徒,在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神和上帝!”

“他们相信在人的肉体死后,精神也就一块儿死了,再也不会复活……”

“你看,现在咱们至少都能证明他们是错的了吧,咱们就在地狱里啊!”

“反正他们现在天天在这儿敞着坟墓被烧,直到最后的审判那一天,这墓穴的盖子一盖~他们也就彻底完蛋了!”

“当然了,你这样虔诚的基督徒肯定是能上天堂的,唉,真羡慕……”

伊壁鸠鲁是生于公元前341年的古希腊人,那他怎么可能成为基督教的异端呢?

他压根就没机会接触耶稣和他的理论啊,难道不应该在林勃那一层,和大家吃吃喝喝聊艺术和文学吗?

原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不是但丁想选谁当异端的祖师爷就选谁,而是伊壁鸠鲁早就成了教会最大的靶子。

从公元3世纪开始,已经被教会批判了差不多一千年了。

但是,伊壁鸠鲁到底做了什么?难道他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

还真不是!说来反倒是无比清新,他买了一座花园,种菜养花,在里面开办学校。

连女性和奴隶都可以进入学习——这在古希腊社会中可是头一份儿了,比孔圣人还要有教无类啊。

在这座花园里,弟子们深居简出,在伊老师的带领下,潜心研究一个终极课题:究竟何为“快乐”?

啊,这可是了不起了!

伊壁鸠鲁所在的时期,虽说也是百家争鸣,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已经去世了,亚里士多德也迈入暮年。

曾经那些“大”的哲学题目,什么个人、集体、社会、善、恶,早就被这些大佬们全面地构建了一套又一套体系了。

有人说,这几大位之后,古希腊哲学算是辉煌之后开始暗淡了,也不是没有道理。

而伊壁鸠鲁则另辟蹊径,开始将重心放在追寻个人内心的体验上,在他看来,“快乐”对于个人来说才是最大的“善”。

而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可不是穷奢极欲,花天酒地,而是先考虑后果,审慎的快乐。

比如,大吃大喝一时过瘾,之后撑得要死,再看着腰围渐粗那可就痛苦了,所以,这不叫真的快乐。

再比如,别人复习念书到半夜,你这忙着打游戏挺轻松,转天考试一挂科那可就痛苦了,所以,这也不叫真的快乐。

还比如,苦心经营半生,爬上权势的高位,但免不了树敌众多,就算是锦衣玉食,美人在侧,可天天担心被人陷害,夜不能寐,也不叫真的快乐。

那真的快乐是什么呢?

伊壁鸠鲁思考了一辈子,给出了答案:

“能达到静态的内心平静,才是真正的快乐。”

感性快乐是基础,但精神的快乐高于感性的快乐。

这种快乐,在肉体上无痛苦;在灵魂上无纷扰,这种明智的快乐,心灵的平和,才是个人的至善状态。

哇!这是个古希腊的仁波切啊!

当然了,和朝阳区仁波切们不同的是,伊壁鸠鲁是个身体力行的人。

他自己就过着简朴的生活。面包和水,一点奶酪,两件袍子,就可以令他满足了。

据记载,他和朋友、弟子们住在他的花园中,远离世事,尽量减低物质的要求。

每个人做着自己喜欢的手工或者园艺,每天花时间反思自己的焦虑,阅读、写作、彼此倾听(搁我们现在叫心理医生),以达到内心的平和。

而且,他认为友谊给人安全感,友爱的社会团体更是快乐的源泉。

这可真是很治愈啊!爱、友谊和精神平和,怎么看怎么觉得伊壁鸠鲁是个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呢?他的花园,也挺像是嬉皮士的公社的。

别说,古罗马有位信奉伊壁鸠鲁的名医Asclepiades,在那个医生普遍对患者缺乏同情的时代。

他前所未有地从精神上安慰患者,以饮食和按摩等辅助方法减轻患者痛苦,甚至对精神病患者,也以人道的方法对待。

后来,他被认为是心理治疗和理疗的先驱。

到了文艺复兴以后,人文思想家们又从伊壁鸠鲁这里得到了不少启发。

从法国大革命,到美国国父之一杰斐逊,甚至遍布加州的各个瑜伽中心,都或多或少被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平等与平和影响着。

而正是因为伊壁鸠鲁对“真正的快乐应避免痛苦”的思考,使得他得出了对宗教的观点:神应该是存在的,但他们不会干涉人的生活;死亡是不足惧的,因为人死后灵魂就消亡了。

正如他传世的4封书信中所言:

要惯于相信死亡是和我们毫不相关的事。因为所有的善恶都存在于感觉之中,而死亡不过是感觉的丧失。

因而,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到死亡与我们毫不相关的事实,我们对于人生难免一死这件事便觉得愉快起来,这种认识并非是给人生加上无尽的时间,而是把我们从对不死的渴望中解脱出来。

然而,宗教这门生意,贩卖的不就是对死后世界的恐惧,以及对永生的幻想吗?

何况,他还提出了“伊壁鸠鲁悖论EpicureanParadox”,质疑那些声称神爱世人,没事儿光爱管着人类的宗教:

如果是上帝想阻止“恶”而阻止不了,那么上帝就是无能的;

如果是上帝能阻止“恶”而不愿阻止,那么上帝就是坏的;

如果是上帝既不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恶”,那么上帝就是既无能又坏;

如果是上帝既想阻止又能阻止“恶”,那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依然充满了“恶”呢?

厉害啊哲学家!谁说哲学没用的,科学高效地怼人,还得看哲学家的智慧呀。

伊壁鸠鲁这等于是从根本上砸场子啊!

所以伊壁鸠鲁和他的学派,逐步成了基督教叙事中“不信上帝、不信天命、不信灵魂不死”的邪恶代表,到了但丁这时候,已经给狠狠批判了一千年了。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也被歪曲成了对物质和享乐的极端追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