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宁西旧事(2 / 2)

“你既然不愿意做宁家小子的师父,就别教了。”

蓝袍男子正色道:“大丈夫最重信诺,既然答应了,当然驷马难追,约定的十年之期也没几年了,正好顺便物色物色。”

“噢?你跟刚刚那孩子有缘?”

“你看不透,我更看不透,算了。”

“你说最重信诺,我很赞成,三年前你说送我冰澈堂的琉璃子一百颗,劳驾让你的驷马给我送一下?”

“呃……这个话是有的,不是这两年也没去广寒宫嘛,等着,等着啊,啥时候我见了冷帝,一定帮你要。”

“等于没说,你这么闲,我们下盘棋?”

蓝袍男子一听此言,瞬间不见,静悄悄就像是从没来过。

摆摊老人倏然睁开双目,大笑几声收了书摊,翩然无踪。

宁西城乃天下大城,曾经是西海国的边塞重镇,霜寒历3293年春,唐昭皇帝隆安王暴卒,由于未立太子,诸王相争,朝中大乱,军方第一人时任枢密使、京城戍卫使叶笃行被刺杀,军队将领人人自危。西海新皇认为有机可乘,且国力日盛,于是联合与唐昭有世仇的博泽国,集合了六十万大军,号称百万,由西海第一名将克扎和博泽皇子托尔拓统帅,东征唐昭。

唐昭西部各路守军仓促接战,连战连败,不过二十天,已经丢掉了三座重要的城池,更有多个堡寨望风而降,未战之城的老百姓大量举家内逃。

西部狼烟四起之际,五皇子赢得了太师狐勉和枢密副使兼南城安抚令百里轻戈的支持,迅速平息内乱,登上皇位,是为永正帝。

国朝新定,西部大兵压境,永正帝不顾朝臣反对,任用殿前都指挥使宁末海为统帅,封征西大将军,督师西边。

宁末海的任命遭到反对的原因并非才能不足,而是在皇位争夺中站在了四皇子的一边,而四皇子正是五皇子的最大竞争者。

永正王登基,四皇子自缢身亡,跟随他的多位大臣将领也受到牵连,文官或左迁或罢黜,武将多远戍蛮荒。唯独宁末海不仅未受影响,反而官符如火,从殿前都指挥使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兼北城安抚使,成为了进入权力中枢的实权新贵。

而仅仅十天后,宁末海再升为枢密副使,领大将军衔,兼任西境安抚使,由于与西方的博泽和西海常年战争,唐昭的名将精兵多集中在西边防线,宁末海也事实上掌管了唐昭国的过半兵权。

宁末海到了前线后,设立中军大营,将各自为战的各路将领统编统管,三名副将各自统领一路,屡建战功。三国之战打了三年半有余,大仗十余次,小仗不下百次。多场经典战役至今仍是坊间说书人津津乐道的素材。其中奇袭暂归城一战最为传奇,成就了疾风将军徐梦也的赫赫威名,也奠定了宁末海的神话地位。

暂归城之战后的五次大会战西海和博泽联军连吃败仗,只得向唐昭求和,事实上,大战让唐昭也是国库空虚,加上接连赶上了国内两场大灾,民生凋敝,永正王同意议和。

议和的结果是博泽和西海联军各自退回国内,分别割让了两座边塞大城给唐昭,并赔偿了大量的钱粮兵马。

而西海割让的其中一座大城,就是宁西。

宁末海班师回朝后,论功行赏,升枢密使,永正帝再次力排众议,封了宁末海为克诚郡王,成为唐昭开国以来的第一位异姓王,准三代承袭,三代后转封御前护国侯,世袭罔替,堪称人臣之极。

郡王例有封地,永正王欲彰其功,将其封地定在了宁西城。

克诚郡王的数十年经营,堪称政通人和,而且地处三国交界,也成了商贸往来的通衢之城,不少扎根此处的营商世家日益壮大,家底之丰厚令许多京城巨贾都只能望其项背。

宁西商会也是唐昭国内三大商会之一,与京城商会、飞骑商会并称,此地之繁华因此可见一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