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世家的觉悟(好像要上架了,爆更一下)38(1 / 2)

从关中来的世家们基本上都待在了河内郡、河东郡以及河南尹地区。这倒不是他们不想接着深入,而是再往中原地区深入,就要和这里的世家产生冲突了。

他们本来就是因为逃难才过来的,保存实力稳步就班的继续发展才是当务之急,这个时候和本地的世家产生摩擦实属不智。

更重要的是,京兆尹与河南尹等地的距离并不算远,他们关中世家的影响力还能辐射到这个地方。再往内地能获得的支持就很少了,保不齐会出现什么意外。

而且皇帝对世家的敌对态度显而易见,本来因为搬迁已经成了无根浮萍,现在再跑到皇帝跟前,这不是上赶着送死吗?

待在司州地界上不仅可以减少摩擦,还能以支援前线为由,得到皇帝的赏识,最起码以后朝自己动手的时候会留几分情面,再怎么说也不会落得袁家的结局吧?

当然,这些世家能混到现在,大家都不傻,都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袁家也有他们的人,而且数量也不少,只不过缺少重量级的人物,不会引起刘协的关注罢了。

铁木真到达凉州地界的消息以及匈奴的暴行迅速传遍了整个北方,在李渊看来,这是自己的盟友到了,只要能坚持到铁木真进逼关中,并州的汉军自然会不攻自退。

原本李渊认为铁木真最少也得等到乾元四年的六月才能到达关中地区,没想到铁木真四月就到了,这样的进展怎能不让李渊开心呢?

不过,李渊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从乾元四年四月份一直到乾元四年的年末,铁木真一直都呆在凉州地界上,从不曾向前踏出一步,这让李渊十分不解,难道凉州那破地方还有人能挡住铁木真吗?

挡住铁木真的人确实不存在,但是想要让铁木真不敢大举进攻,将北匈奴的军队绊在凉州地区还是不难的。

对于铁木真来讲,这一路上遇到的都是些杂鱼,哪怕是李傕和郭汜在铁木真面前也算不得什么。唯独这个刘秀,让铁木真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李傕所在的金城郡本来就所剩无几,金城郡西部的烧当羌部啦啦队又在关键时刻吓到了李傕。

这一吓李傕直接就放弃了金城郡,连夜跑到了陇西郡的郭汜那里,想要寻求旧友的庇护。

结果等李傕到了陇西之后才发现,陇西的主人早就换了!而且还是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换的!

要知道李傕的金城就在陇西的旁边啊,陇西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他李傕居然不知道!这要是敌人过来了,那他和郭汜岂不是会死无葬身之地?

能在李傕眼皮底下做成这些的,自然就是刘秀了。

从数量和名声上来讲,刘秀携带的那几个人物并不能和马援相比,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水平就不如马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刘秀携带的那几个人都不比马援差,甚至还犹有过之。

众所周知,刘秀在统一天下之后找了二十八个人组成了所谓的“云台二十八将”,但是这二十八个人里面有真才实学,能称得上当世名将的人其实并不多。

在云台二十八将之中,真正能称得上名将的最多只有一半,而刘秀恰好携带出了能力最强的那几个。

偏师定张步的耿弇、鲸吞南中国的岑鹏、一把年纪仍然常为诸军先锋有“大树将军”之称的冯异,以及那个在刘秀手下扮演萧何的角色,但实际工作比萧何还要多的寇恂,四个云台将之中含金量最高的将领被刘秀给携带出来了。

《后汉书》有言:“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刘协没见过阴丽华,也不清楚阴丽华的属性如何。但是能在历史上留下这种评价的角色,五维相比也是极其豪华的。

邓禹和吴汉的水平虽然比不上上面那四位,但是在刘秀的统一指挥下,也能发挥出不错的能力。

在这些人的辅佐之下,综合能力本来就非常强的刘秀想要悄无声息的拿下陇西郡实在是不要太简单。

郭汜跟刘秀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如果不是刘秀主动告诉郭汜自己要接管陇西,郭汜可能会被一直蒙在鼓里。

在刘秀的统一调度再加上陇山山脉和六盘山的高差超过四百米的巨大的地势起伏,刘秀的名将们把铁木真打的焦头烂额的。

本来铁木真是打算派遣少量的兵马看住刘秀,不让他下来就行,自己要去图谋关中了。

铁木真留下用来盯住刘秀的人是木华黎和赤老温,理论上来讲木华黎和赤老温还有另外两个人能并称为蒙古帝国的四杰,自然是和木华黎还有赤老温本人的能力分不开的。

木华黎的五维就算没有哲别那么豪华,也不会差太多,再加上赤老温的帮助,理论上应付任何对手都不在话下。

可惜他们遇到的是刘秀和刘秀手下最优秀的将领。铁木真前脚刚走,还没走出凉州的地界,后脚木华黎和赤老温就被刘秀打的大败。

木华黎和赤老温的水平铁木真是认可的,不然也不会派他俩在这盯住刘秀。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两个依旧不是刘秀的对手,这让铁木真不敢东进,生怕刘秀在背后给自己一棒子。

一百多年前,刘秀和他扫平天下的最大阻碍隗嚣在陇山一带足足拉扯了三、四年的时间,云台将都磨没好几个,隗嚣本人都死了,刘秀都没能彻底把隗氏政权给干掉,还是靠着劝降挖墙脚的方式才灭掉隗氏政权。

无论是才能还是手下的素养都比不上刘秀的隗嚣都能在陇西一带给刘秀造成这么多麻烦,现在是各方面都远胜于隗嚣的刘秀在防守,各方面的布置自然不是一百多年前的隗嚣能比的。

而且铁木真远道而来,手下带领的全都是骑兵。骑兵在平原上野战还可以,但是骑着马攻山就有点不现实了。

大半年下来,铁木真是既没法干掉刘秀,也不敢不顾一切的向东突进。刘秀只不过是汉室宗亲之中的一个无名小卒罢了,谁知道东边还有什么其他对手呢?

在这大半年里,冀州百姓的生活过得那叫一个胆战心惊。

冀州的鲜卑和乌桓基本上已经被肃清,即便偶尔出现一些鲜卑骑兵也不敢进行劫掠,生怕被李靖给盯上。

冀州的敌军既然被消灭的差不多了,那接下来就是袁氏重回冀州的时候了。尽管袁术在离开的时候带走了很多文武,但是好在冀州本地的士族大多都还在,袁绍统治的基础还在,因此接班的过程还算平稳。

不过袁绍不知道的是,在他不知不觉之中,他未来的一个强力盟友已经离他远去了。

历史上麹义作为袁绍击败公孙瓒不可或缺的名将,在袁绍拿下冀州的过程之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这个时代,麹义还没来得及遇到袁绍,冀州就被鲜卑入侵了。此时麹义的先登死士还没有组建完成,只能寄希望于友军先守住。

结果在袁绍的指挥下,冀州北部的守军一败再败,让麹义对袁绍彻底丧失了信心。

随后支援而来的李靖和李牧就和袁绍完全不同了。在麹义看来,李靖和李牧手下单兵素质能和先登死士相提并论的士兵并不多,很多士兵一看就是新兵蛋子,但是他们愣是用这种“乌合之众”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慕容鲜卑,甚至还顺便光复了幽州。

麹义这辈子最敬佩的就是这种有勇有谋的名将了,麹义虽然自视甚高,但也不会将自己和古之名将并列。但是在麹义眼中,李靖和李牧就是足以匹敌韩白卫霍的名将,因此毫不犹豫的跟随李靖去了并州。

除了麹义,跟着李靖一起前往并州的还有高览,算上之前的张郃,也就是说袁绍刚刚入主冀州,“河北四庭柱”就先没了两个,合作伙伴也没了。

袁绍固然不知道这些,但是刘协很清楚啊。袁绍当前的实力比不上历史上的袁绍,这让刘协很是高兴。袁洪等人确实很猛,但是猛将在优秀的统帅面前不值一提,现在的冀州已经没有能挑大梁的统帅了。

荀谌虽然和历史上一样跟着袁绍去了冀州,但是荀绲曾不断的向刘协表示,荀谌就是去那里混资历的,并不是真的要依附于袁氏和刘协对着干,让刘协千万不要想多了。

刘协倒是不清楚荀谌具体是怎么想的,不过荀绲都这么跟刘协保证了,想必荀谌在袁绍手下也不会尽心尽力的辅佐了。

随着袁术势力退出冀州,冀州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大面积的权力真空。这些真空需要有人去填补,袁绍的手下以及那些依附于袁绍的世家们当仁不让的承担起了这个重任。

本来李靖在冀州大面积的推广马铃薯,已经让冀州的百姓们不用再担心温饱问题。但是随着世家们再次主政冀州,百姓们还没过多久好日子直接戛然而止。

李靖在的时候,因为要应对战争的原因,所以收的税比较多。不过因为马铃薯是高产作物,就算多收一些在比例上也不会有什么变化。简单来讲,李靖在冀州的时候,税收是二十税一,实际征收的时候能达到十五税一的程度。

但是袁绍来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了。袁绍出台的规定是三十税一,看起来不算重,但是实际征税的时候,比例至少也达到了十税一的程度。

十五税一就已经算是重税了,更何况是十税一呢?

更要命的是,李靖推行马铃薯的时候只在冀州中南部推行了,因为当时冀州北部还不在李靖手里,收税的对象自然也都是针对种植了马铃薯的冀州中南部。

袁绍可不管这么多,管你是马铃薯还是别的什么薯,统统要给我交足了数量。因此对于冀州北部没有种植马铃薯这些高产作物的百姓而言,收税可以达到七税一甚至五税一的程度。

冀州北部和幽州以及乌桓势力接壤的地区,本来就不适宜种植作物,这里的民众收成本来就只能勉强果腹,遇到灾年就会出现大面积的饥荒。对于这里的百姓而言,袁绍的税可就不是三十税一了,说是三税一都不过分。

如果只是收税还则罢了,经历了战乱的冀州称不上百废待兴吧,也有很多地方都需要重新建设。换句话来讲,河北人民还得服徭役。

那些世家大族,那些地主们只需要交纳一定的钱粮就能免除徭役。可是那些普通人呢?那些拿不出钱来,抵不了徭役的百姓们呢?

再加上李靖和袁术势力先后离开,冀州不光是出现了权力真空,很多地方的防守也是真空,这也需要百姓们去补上。

一时间冀州底层的百姓们都被袁绍的苛捐杂税搞得苦不堪言,尤其是冀州北部的百姓们,更是出现了大面积逃亡的态势。

百姓们要么往冀州的中南部逃亡,要么往更北边的幽州逃亡,大多数的百姓还是选择了幽州。

结果没成想,刚在幽州安顿下来没几天,袁绍又来了。

幽州已经是大汉的最北边了,再往北就不是大汉了,那就是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的地界了。可是百姓们能怎么办呢?继续北逃好歹还能多活几天,待在这里可就是九死一生了!

正在猥琐发育的东胡部落大喜过望,本来就是因为没什么资源才会去偷袭鲜卑的,结果在袁绍的帮忙下,居然一口气多了这么多人!

位于东胡的耶律部落以及和东胡相距不远,实际上也没什么差距,只是名字不一样的肃慎完颜部落在这一波移民的帮助下实力大涨。

原本耶律阿保机手下的部落只是东胡的一个小部落,人数不过几千,在之前东胡偷袭慕容鲜卑的时候也只是一个小角色罢了。不过耶律阿保机有着一个其他部落首领都不具备的特点,他很尊重各种不同的习俗。

在其他部落首领将逃难而来的汉人统统变成奴隶的时候,只有耶律阿保机尊重汉人习俗,给予汉人耕地,允许汉人在耶律部落的控制范围内进行耕种。

耶律阿保机的政策为耶律部落吸引了很多汉人,耶律部落的规模也像吹气球一样迅速膨胀。从一个只有几千人的小部落,迅速扩张成了人数十余万的大型部落。

不过这只是虚的人数,因为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汉人,北逃的乌桓和鲜卑并不多,因此慕容部的可战之兵数量并不多。

为了迅速提升部落实力,耶律阿保机亲自带头训练部队,将汉人之中身体健壮并且有一定行伍经验的人抽出来组成了一支精兵。同时耶律家的人才们一起出马,将训练军队当做头等大事。

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耶律部落便号称人口十余万,控弦之士五万。别说是东胡,哪怕是放在整个北方,把鲜卑也算进来,耶律部落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

尽管大家都清楚,这五万人肯定有水分,耶律阿保机估计是将只要会骑马的人全都算了进去。不过就算这五万人里面只有一万人是货真价实的,那也不是其他部落招惹得起的存在。

完颜阿骨打没有耶律阿保机那么高的觉悟,对待汉人也不像耶律阿保机那么温和。

此时的完颜阿骨打已经是肃慎整个族群的头头,在肃慎所有部落之中,他的完颜部落也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因此对于完颜阿骨打而言,汉人的投靠并不是那么重要。

完颜阿骨打倒是听说过汉人那边有什么高产作物,但是这对于肃慎来讲实在不值一提。

肃慎和东胡的差别并不大,之前也一直都被算作东胡之中的一部分。但是完颜阿骨打的肃慎和耶律阿保机的部落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耶律阿保机所在的地方乃是松嫩平原,在势力扩张之后更是将南边的辽河平原一部分纳入了麾下。这些地方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本身就很适合耕种,高产作物来了这里只会更加高产。

但是肃慎所在的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附近以及大兴安岭南部地区,这里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讲,都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也不是没有人种过农作物,不过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因此对于完颜阿骨打来讲,会放牧的乌桓以及鲜卑难民才是他最需要的,这些既不会放牧,也不能作战,只会种地的汉人作为奴隶还可以,想要被肃慎接纳实在是不现实。

和袁绍不同,袁术在吴郡并没有推行如此之重的税收。倒不是袁术不想,而是不能。

说到底,袁术能影响到的范围也就只有吴郡和会稽北部的一小片区域,剩下的那些地方根本就不听他的。更何况,现任的扬州刺史陈温还活着呢,大家凭什么听他一个外来人的指挥啊?

本来袁术是打算通过一些军事胜利来奠定自己在扬州的话语权的。对于袁术来讲,吴郡能直接面对的敌人并不多,南边会稽中部的神秘敌人和山越就是不错的选择。

可惜袁术并不知道,南边的神秘敌人乃是吕布,他更不知道现在的吕布已经鸟枪换炮了。麾下那那一帮人别说是袁术了,就算是袁绍来了也搞不定。

一无所知的袁术派出了麾下大将纪灵和常定光,率领精兵三千,打算给山越点颜色看看,如果可以的话顺便把南边的那个神秘敌人也给干掉。

然后,同样一无所知的纪灵和常定光就闯入了由吕具、甘宁、戚继光、刘仁轨、胡宗宪等人组成的包围圈里。

吕布来会稽的时候,手下确实没有多少人。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再加上山越的臣服,吕布手下的士兵数量不下五万。如果不是这地方实在是没什么矿,吕布完全可以武装五千乃至一万精兵。

纪灵的能力本就一般,也就武力还算可以,常定光的综合能力甚至还不如纪灵,在乌云携带出来的人物之中也是垫底的存在。

能力一般的两人遇上了千古良将戚继光和刘仁轨,还有甘宁等一众猛将,直接就被打的丢盔弃甲。纪灵和常定光战死,三千士兵无一生还。

当远在陈郡的刘协收到常定光阵亡的提示之后,别说有多高兴了。

要知道以乌云为首的随侍七仙之间大概率是有组合技的,现在随侍七仙之一的长耳定光仙没了,随侍七仙的组合技很可能也就无法满足发动要求,袁术势力的削弱只会比看起来更严重。

而且乌云并非是真心实意的跟随袁术,他只是因为邬文化明珠暗投,一时间气不过才去找的袁术。现在乌云的好兄弟常定光死了,乌云的内心必定不好受,随侍七仙的其余几人对袁术也肯定颇有微词。

尽管袁术整合了袁氏和陆氏,但是刘协始终认为这两家不可能短时间内就真的融合在一起,彼此之间肯定是离心离德,只不过现在袁术势大,不能直接表现出来罢了。

如果能趁着这个机会离间了乌云和袁术,那袁术的势力就将再一次被沉重打击。而且失去乌云等人的支持后,袁氏很有可能会在和陆氏的斗争之中处于下风。

处于下风并不代表袁氏会臣服于陆氏,反而会因为彼此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产生可以干掉对方的错觉。到时候可就该南边的诸位太守们坐收渔翁之利了。

于是刘协给九江的荀攸、丹阳的王守仁以及会稽的计然分别发去了旨意,要求只有一个,尽可能的离间袁术和手下之间的关系。

本来吕布是不打算把这些战死的士兵还给袁术的,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斩获三千,而是甲首三千,是装备了甲胄的精兵。对于会稽来讲,三千副甲胄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

但是在计然的主持下,吕布还是收回了自己的要求,任由计然发挥。

计然派出了唐顺之作为使者,将纪灵、常定光以及三千士兵的尸首还给了袁术。本来袁术是打算直接砍了唐顺之的,在陆绩的阻拦下只得作罢。

唐顺之前来当然不仅仅只是将尸首还回去,更重要的是要向乌云等人传递一个信号,我们本来不打算冒犯你们,这都是袁术以及纪灵的一意孤行,常定光也只是被牵连的,我们一直都在忍让,直到忍不了的时候才选择出手的,总不能不让我们正当防卫吧?

反正现在纪灵和常定光都死了,怎么编排纪灵还不都看唐顺之吗?而且不管唐顺之怎么给纪灵还有袁术泼脏水,袁术都绝对不会承认,毕竟他真的没做过。一味的否定反而会加深彼此的隔阂,袁术并不懂得这个道理。

离间乌云和袁术之间的关系还需要一段时间,计然以及周边的几位太守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不过就在诸位太守们打算和袁术展开持久战的时候,却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交州刺史朱符死了!

作为东汉末年的一州刺史,朱符可谓极其没有存在感,哪怕是专门研读三国的人也不见得会对朱符有什么深刻印象。他的名字能留在史书上,还要多亏干掉他的人叫士燮。

不过这次朱符之死却并不能怪士燮,这个时候士燮虽然已经是交州地区的豪强了,但还没有达到深刻影响交州的程度,也不敢贸然干掉朝廷派来的刺史。

干掉朱符的,是理论上远在豫章的常遇春和彭越。

本来朱符作为一州的刺史,应该乖乖的待在交州的治所龙编,但是朱符为人比较残暴,喜欢压榨治下的百姓,导致民怨沸腾,起义更是从不间断。

在朱符的压榨之下,南海郡爆发了叛乱,当地的郡兵也是被朱符压榨的对象之一,因此镇压起来十分困难,朱符只能亲自领军前往镇压。

常遇春和彭越在韩信和徐达、岳飞建立联系并且达成默契之后,生存空间就被不断挤压,到最后甚至就连彭蠡泽都没法待了,直接进山打起了游记。

两人就这么沿着赣水一路向南,想要前往交州寻求庇护,然后他们就在南海郡遇上了正在平定叛乱的朱符。

作为一个历史上的跑龙套,朱符怎么能和常遇春还有彭越相提并论呢?几乎只是一个照面,朱符的部队就被打散,朱符本人更是死在了常遇春手中。

常遇春建议趁着朱符战死,直接入主龙编拿下交州,这样算是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但是彭越不赞成这个计划。

根据彭越多年打游击的经验来看,越是政治中心,那个地方的经济和交通就越发达,和其他地方的联系也就会越紧密。换句话来讲,龙编绝对有直接连接其他地方的官道,到时候大军来攻,他和常遇春不还得跑回来?

而且万一真的引起了中央的注意,到时候大军可就不只是进入交趾郡了,只怕是会对这些郡县全面出击,到时候他们就只能往南跑了。

南海郡这个地方虽然名义上是大汉的郡,但是实际上山林广布,除了治所番禺和周边的几个县之外,其他地方大汉根本就控制不了。

只要常遇春和他在这里建立好根据地,那不管多少人来攻,都能让他们大败而归,何必要去交趾冒险呢?

更何况,南海郡面临大海,而大海的另一边还有名为夷洲和朱崖洲的两个大岛,他们只需要打造船只渡海,就能占领这两个大型岛屿。

届时他们完全可以将朱崖洲和夷洲作为根据地,向其他的岛屿发展。大海是了无边界的,没必要将目光局限于交趾,乃至大汉这一亩三分地。

彭越的说辞打动了常遇春,于是在彭越的主导下,他们几乎割据了半个南海郡,在这里打造能够渡海的战船,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前往夷洲和朱崖洲。

朱符死了,交州刺史的位置也就空了出来。刘协可不放心让其他人去交州,毕竟那边的情况谁也不熟悉,再加上西北边有蚩尤,南边有项羽,东边有常遇春和彭越,谁去估计都是个死,还不如让本地人上任,就算真的死了刘协也不心疼。

于是刘协大笔一挥,就让士燮担任了交州刺史。事实上别说刘协了,就连朝中很多人对于士燮也都不熟悉。不过交州那边天高皇帝远的,谁也不乐意去那鬼地方,士燮就士燮吧。

士燮收到诏书的时候他自己都懵逼了,难道我的名号已经这么响亮了吗?就连远在陈郡的皇帝都听说过?

士燮就这么带着一头雾水和满腔的兴奋,带着自己的族人上任交州刺史了,全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

相较于冀州还有吴郡世家的对抗,中原和关中的世家就要配合得多了。

尽管刘协的主力现在还在并州和李部鲜卑死磕,但是青州的孔融可还在呢,谁不知道孔融是刘协的拥趸啊?这要是谁冒犯了刘协,需要面对的可就不仅仅只是刘协的怒火和孔融的口水了,有了兵马的孔融搞不好会动真格的。

在冀州的战事结束之后,孔融第一时间就将军队撤出了冀州,并且主动的将部分军队交给了刘协,还主动的把赵云和太史慈还给了刘协,附带一个赵公明。

滕涉和管亥则被孔融留在了身边,孔融需要管亥手下的黄巾军来帮助自己抵御可能到来的进犯。而滕涉自然不必多说,孔融自己是打不过管亥的,滕涉就不一样了。

赵云、太史慈以及赵公明的到来填补了刘协身边防护不足的缺陷。尽管刘协身边已经有了黄飞虎的两千羽林军(还有一千在吴起手下)和新归附的黄巾,人数不少,但是黄巾素质堪忧,需要赵公明这样的猛将带领。

有了军队的刘协对于世家们的震慑自然也不同于以往了,汝南的袁氏虽然还是采取对抗的态度,但是因为袁绍和袁术都离开了汝南,现在的汝南袁氏缺少顶梁柱,所以对于刘协的一些命令也不怎么敢违抗。

汝南袁氏都这样了,其他的世家那就更别说了。江夏的黄祖在干掉孙坚之后,就一直是个不可一世的状态,毕竟孙坚的名气可不一般,连他都被自己干掉了,还有谁值得担心呢?

可是在黄祖听说刘协在北方不仅两线作战,而且还调拨了巨量的物资修建潼关防线之后,黄祖害怕了。

黄祖倒不是怕李靖等人来进攻自己,毕竟李靖再怎么牛逼,他也没有亲眼见识过,还不至于被“虚名”吓到。

黄祖担心的是,万一刘协因为自己干掉了孙坚,认为自己冒犯了朝廷,拿不可估量的物资堆死自己怎么办。

打仗就是在打钱,谁的钱多资源多,谁就能赢得最后的战争。如果刘协亲自来讨伐自己,那不用想,刘表绝对不可能支援黄祖哪怕一根毛。

而从刘协表现出的物资底蕴来看,万一刘协兴致大发在西陵城外修一堵墙该怎么办?到时候都不用打,饿也饿死了。

黄祖不想死,更不想背上一个以下犯上的罪名遗臭万年。为了表示自己认识到错误,之后一定会积极改正,黄祖干脆学习战国时期的廉颇,给自己背上了一背的荆条,前往陈都找刘协负荆请罪去了。

刘协都震惊了,黄祖这得多大的毅力才能从西陵一路背着这么多荆条来到陈都啊?

当刘协召见黄祖的时候,刘协分明看见黄祖身上有些伤口都已经因为长时间得不到治疗而发炎甚至溃烂了,有的伤口都腐烂生蛆了!在这种情况下,刘协又怎能用荆条鞭笞黄祖呢?

即便是听说黄祖到来而怒不可遏的孙策和孙贲,在见到黄祖这番惨状之后,也不由得心软了下来。

孙策作为孙坚的儿子,既得到了孙坚武艺的真传,也遗传了孙坚的脾气。对于孙策来讲,想要给孙坚报仇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攻破江夏,手刃黄祖,要么就和黄祖单挑,干掉黄祖。鞭笞这个身受重伤的黄祖,趁人之危,那是懦夫所为,孙策可不屑于干这种事情。

孙贲也同样如此,尽管对黄祖恨得牙痒痒,但是也不愿意因为个人仇恨给自己背上一个欺凌弱小的恶名。而且黄祖的此番作为确实很有大丈夫的风范,孙贲也不忍心欺负这样一个硬汉。

于是尽管黄祖干掉了孙策这样一个朝廷命官,却并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性的惩罚。刘协表示孙坚现在就埋在陈都以南,坟头面向吴郡,如果黄祖真的有心认错,那就给孙坚修缮一下坟茔,再给孙坚守灵三个月,就当惩罚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