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驾舟东下(1 / 2)

办理登记地块要坐船过河到汉阳府衙去办。清晨,黎禾走出布店来到汉水边,驻足停下。远眺晴空万里,近感微风习习,扫了一眼鳞次栉比的船帆后,黎禾朝着自家码头走去。码头上停泊着自家的一艘大帆船、三条小船。泰来布店的船务管事宋水生驾一小船载上黎禾、赵心晓,朝对岸汉阳府北门方向驶去。其间,黎禾吩咐宋水生准备好本月到苏州府进货的大船,明天出发。

进到汉阳府衙,黎禾找熟人童青帮忙说话。童青说是老家主童透的亲戚,十年前来到汉口投靠童透。童透利用各种关系,通过告纳,捐银二十两让童青成为汉阳府典吏。童青当时十七岁,先是跟着各房老吏学习,后是专在刑房做典吏,无论做什么他都有股使不完的劲,平日里除了当值,就是读书练枪,没有闲过。童青前年通过了县试考核成为童生,于是充任府堂典史,在知府大人身边行走。

童青说:“找我什么事?”

黎禾就把花楼街东边地块的事说了一遍,要童青帮忙在官府进行登记。童青引他们到府衙户房,对户房头目崔瓦玉说黎禾是他亲戚。崔瓦玉听完请求后说道:“不巧啊,那块地今年二月已被商户胡大员外胡双华家登记了。”

胡双华是住在黎禾家下头一里地左右的鄂省第一大商户,他家主要生意是船运、造船。早年胡双华祖父随朝廷内监郑战五下西洋,立功受奖良多,也见了世面,后回家乡汉阳经商,成为巨富。

黎禾心想,英雄所见略同,看来花楼街附近的地是块宝地。黎禾问道:“崔户书,胡家拿了多少地,有没有剩下的?”

“拿了五百亩。”崔瓦玉说,黎禾认为没有那么多。

“是这样的——”崔瓦玉说道,“现在看只有三百亩,水下还有二百亩。”

黎禾疑惑道:“水下?”

崔瓦玉解释道:“现在是秋汛,看不见。水退了,花楼街东边不就是地了。”

黎禾说:“每年被水淹几个月,也不好做什么事啊。”

崔瓦玉说:“省衙可能在三年内拨银修筑汉口堤防,到时,汉口低洼处就不会被水淹了。”

“如果这样,崔户书,我们也要个几百亩,看行吗?”黎禾说。

“童典史的亲戚,当然行!”崔瓦玉回道,“你看这样吧,十月份水退尽了,在胡双华家登记的地块东边芦苇荒滩划个二百亩,你们用竹篙子圈起来,我这里作为滩涂之地给你们进行登记,可三年不征税。”

“好,太好了!”黎禾说道,“多谢崔户书……要不找个凉快的时间,先吃个饭,请崔户书赏光,童青作陪。”

崔瓦玉、童青应允。回到家,黎禾喝了点水、歇了口气,然后把程知雨叫到厅堂。黎禾告诉程知雨本月到苏省苏州府进货的事,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带队前去,吩咐程知雨多操点心。

稍后,黎禾又在想,布坊基本上不赚银钱,人却有一百多号人,参差不齐的,下一步怎么发挥这些人的作用呢?算了,老家主讲过,储备一些人总是有用的,还是先放着,也听一听庄先生意见,再找个时间去一趟布坊看一看。

庄源傍晚过来,谈了用人的问题。说道:“家主是秀才功名,我们布店理应在经商之中大量使用识文断字之人,让外界看到我们儒商的内在本质。而且,使用识文断字之人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减少办事的成本。”

黎禾表示同意,吩咐庄源加大力度,为布店尽快多培养识文断字、能写会算之人,同时,推荐在家塾学习的聪慧之人为生意所用。庄源点头,说道:“家塾学习的多是丫头,聪慧之人也基本上是这些丫头,丫头要结婚嫁人,今后为布店所用的时间较短,建议家主以后收养一些男童进行培养。”

稍后,黎禾问了程知雨明天出行的准备情况,吩咐孙小卷带上夫人童丽清好的自己衣物用品,提早上楼搂着童丽睡去。

次日早晨卯正时刻,黎禾和程知雨、小卷,以及宋水生管事、十余名船工水手乘大帆船顺水东下前往苏州府。昨天下午,程知雨按惯例到商户雷光梅的米行,装船四百石鄂米,代运到苏省江宁府,以收取运费抵减空船航行的费用。

第四天中午抵达江宁府,卸米收钱继续前行。此时江面宽阔,风劲浪涌,船挂满帆,速度加快。经运河,晚上到达苏州府,船径直驰向顾家码头,落帆停靠下来。

顾家是苏州大户人家,有万亩良田、百家铺面、二十余家纺织印染工厂,佃农过千户、雇工达四千余人,还办了一所书院,学生近千人。顾家老家主今年八十有二,人称顾老先生,他的正妻生有三个儿子,皆有大出息。顾家老大叫顾先,嘉康元年进士及第,一甲榜眼,现为当朝内阁大学士、刑部尚书。顾家老二叫顾野,曾官授黔省布政使,后因病辞任,回籍颐养。顾家老三叫顾流,现任晋省太原府知府。顾家田亩、铺面、工厂暂由在家的老二顾野掌管,因顾野身体不好,家中许多事都交与顾野儿子顾卓打理。

汉口泰来布店是顾家在鄂省的大客户,已往来二十多年,彼此比较熟络。这次除进货外,因要求见顾家主人,需送正式拜帖。黎禾指导程知雨书写,言汉口黎禾谢多年提携之恩,恳赐经营之道,今到苏州府,聆听教诲云云。写毕叫小卷送到顾家。

顾家回复明日下午申初时刻相见,顾卓接待。

临行前,黎禾小睡一会。待醒来,黎禾起身洗漱,然后指派几个水手,先从船仓里拿出带泥汉阳鲜藕洗净,拣一百斤放入一个箩筐,再从船仓木桶水中取出一百斤活武昌鱼放入另一箩筐,叫上四个力大的水手,两两用扁担穿绳抬起两个箩筐,一起前往顾家。

到了侧门,早有顾卓的管家在等候。顾卓的管家叫方同光,年方三十左右,他说道:“顾野二少家主正在厅房会见江南几个大儒,还请移步顾卓公子书房相会,见谅!”

黎禾表示不妨事,接着他指着两筐东西说道:“这是鄂省土特产,不成敬意。”

方同光道谢,然后,他转身对跟着的小丫头说道:“领他们到厨房,交与管事老肖,再吩咐老肖赏给抬筐的四人每人五十文。”

黎禾和程知雨、小卷跟着方同光走了进去。一会儿小桥,一会儿秀峰,一会儿水榭,一会儿曲廊,一会儿洞门,一会儿亭子……

约莫一刻时间,到了顾卓书房。顾卓起身相迎,说道:“黎家主玉树临风,我等仰视!”

“顾公子儒雅清新、大度洒脱,我等楷模!”黎禾说。

寒暄一阵,顾卓、黎禾分主客坐下,丫头奉上茶水。

“书房有点乱,在这里接待你们,怠慢了。”顾卓说道,“你们也太客气了,还带了武昌鱼、汉阳藕,在此谢过!”

黎禾看着满屋子的书笑了笑道:“见到书,感到亲切自然,不生分。藕是新藕,你们尝个鲜!武昌鱼嘛,主要是送你家小公子吃的,小公子不是喜欢吃武昌鱼吗,让小公子饱口福是我们乐见的事。而且,吃武昌鱼能使人聪慧、博闻强识,多吃武昌鱼说不好小公子二十几岁就考中举人呢!”

顾卓说:“小儿顽劣,不思读书,今年八岁了,千字文还不曾背下。我父亲说我教子无方,要我严厉一点,该打屁股的就打,不必姑息,否则不成器。唉!我觉得玩乐是小孩天性,你不让他玩乐,成天要他读书写字的,违背自然法则啊。再说,只有读书,金榜题名才算成器?”

黎禾说:“读书是正道,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人生大幸,自古到今都是这样,没有例外。”

顾卓问黎禾为何义无反顾放弃学业选择经商,黎禾说道:“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没办法突破了,而且,心也静不下来了,故退而求其次选择经商,也减轻我夫人的压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