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契约36(1 / 2)

中原大地真的不缺聪明人,可惜的是,他们的聪明对民族的发展却是一个灾难。

比如,愚民政策。

不必太向前追溯,至少到了先秦时期,知识第一次从贵族专享通过私学方式下沉到士这个阶层。这是一次伟大的进步,可悲的是,之后的两千多年里,我们的知识也只是下沉到了这个阶层。

如果说贵族是第一批获得知识的人,他们执行了知识垄断,可毕竟人数稀少,还是存在下沉机会。那么第二批获得知识的这些人,则从诞生之初就牢牢的关闭了第三批求知者的大门。

这些人是新型的地主阶级,他们通过生产力的发展率先获得了一笔新的财富,然后得到了知识场的门票。这个时候,他们就蜕变了。因为,毫无疑问的是,他们的屁股歪向了统治者。

是人都知道,制造一块新蛋糕或者将一块蛋糕做大很难,但你凭借自己的力量不让后面的人上桌却很容易。

所以他们为统治者献言献策,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与自己原本的族群划清了界限。这些人我们可以称之为官僚、文官、世家等等名字;他们的言论也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类。

权力的游戏到这里,实现了长久的稳定,代价则是整个民族的蒙昧无知,直到被近代列强打醒。

但是张伟决心改变这一切。

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推倒几百年来民众心理被构筑的血统膜拜。要做到这一点,他选择的第一个手段就是利用共情。所以他将李仕民和陈萍的故事编成了话剧,利用文艺团作为渠道传播出去。这个时代从来没有给百姓准备的文娱活动,如此新颖的方式自然会敲开他们的心房。

事实证明,话剧大获成功。

荆州的官兵和颍川的百姓看到这么多美丽的少女给他们表演节目,本来还是满心欢喜的,没想到剧情却让他们狠狠地破防了。

要知道,他们虽然不曾经历过这些故事,却同样有着朝不保夕的恐慌,因此是最能与故事中的人物共情的。当看到山贼砍伤“陈萍”时,他们纷纷将自己带入到了这对苦命的青梅竹马身上,然后群情激愤,只恨不得要将那演员狠揍一顿。

吓得那演员下了台立刻就换了身衣服,然后从后门灰溜溜地跑出去了,并且说什么也不会再演下一场。

直到张伟亲自出马,以精神抚慰金的名义提高了他三倍的薪水,才勉强同意。

单单到这里,张伟就知道自己的计划成了。不过他还是加了一把火,在话剧结束后,他走上台,拿着个铁皮大喇叭开始了演讲。

“父老乡亲们,袍泽兄弟们,我们今天在这里看到的故事,其实是真实发生过的。而且,势必还会再次发生,你们能忍受这样的事发生在你们身上吗?”

“不能!”

“没错,我也不能。这一路走来,我们牺牲了很多人,我们颠沛流离,四海为家,是谁造成的?是那些地主老爷、是那些诸侯、是那即将要失了天下的皇帝老子!你们祖祖辈辈种地,为什么丰年无余粮?为什么饥年卖儿卖女?而那些达官显贵为什么不需要劳动就可以享受美食,就可以住在豪宅,就可以随意将你们当做奴仆?我告诉你们,这样的遭遇,我绝不能接受!你们能吗?”

“不能!”

“很好,我看你们还有些骨气,那时我们弱小,我们尚有勇气反抗那些世家在我们身上的枷锁和暴虐。而如今我们有了武器,我们有了军队,我们消灭了那些世家,到了现在,你们是否还有奋力一搏的勇气?”

“有!”

“既如此,我张伟就与全军将士、百姓定下契约。我要你们与我同心同德,扫平乱世,还天下一个太平!到了那一天,不会再有数不清的徭役、不会再有收你们租子的地主、也不会再有盘剥你们的官吏。到了那一天,你们的孩子可以读书,你们出卖的气力可以养家,愿意耕作的将有田、愿意研究的将有钱、愿意作战的将有甲!我需要你们与我戮力同心,你们能做到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