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话剧:洛阳故事35(1 / 2)

顾楠觉得,有时候其实人就像杂草,就算是大火焚尽了一切,也会在一片焦土上重新生长出来。

此前,她在这里收拢了一支难民,组建起了靖难军,而后一路辗转漂泊,九死一生,最终遇到了张伟,并定居在了南阳。

那时,洛阳就彻底成了一座空城。可仅仅数月,在她随军再次回到这里时,洛阳城内,已经又出现了炊烟的痕迹。

她的老部下们都是洛阳人,此刻回到故里,一时间更是百感交集,不少靖难女兵都泛红了双眼,她们的父兄至今不知下落,她们的老母、弟妹都留在了南阳,只有自己一人孤身在外,跟随大军漂泊,却不知哪一日也会化作河边枯骨。

大军决定在洛阳安顿一日,让百姓们休息一下,毕竟这都是些没有出过远门的人,刚开始迁徙可能会吃不消。

后勤部长郭嘉开始忙碌起来,他需要对各营驻扎地、战士和百姓口粮配发、厕所挖掘和饮水问题做出一系列布置。顾楠、张绣和甘宁三位行军总管则需要扎营并派出斥候警戒。这些工作张伟自觉地分发了下去,因为他真的不太懂这些。

到了下午,一切都安排妥当,张伟这才将他们弟子们都叫到身边,给他们讲课。噢,让我们来点验一下现在张门第一代弟子有多少人了:首席大弟子自然是诸葛亮,除此之外还有李仕民、黄月英、刘晨、郭嘉、黄安和吴蕙(文艺团团长)。

张伟看着自己的六个门生,有了些许的自豪感。终究,自己的智慧是要靠他们来发扬光大的,文明的火种也将由他们一代一代地点燃。

此前,文艺团被建立以后,这些漂亮的女兵们其实是有些害怕的。因为自古在都是男人的军中出现的女人会是什么身份其实大家都很明了。可是,张伟却好像忘了她们似的,在那之后一直没有提起过这个部门。又加上张伟的军规很严格,所以这些女兵从未受过非礼,慢慢地也就放下心来。

吴蕙就是她们中最漂亮、最机灵的一个。当初,张伟在三百靖难军残部中一眼就挑出了这个姑娘,任命她做了这个团长,当时众将暧昧的眼光和顾楠略有吃味的眼神都让她瞬间羞红了脸。

可没想到的是,张伟直接将她收为了徒弟,这就代表他不可能有别的什么想法。要知道,跟民国那些龌龊的“大师们”不一样,这个时代,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父子,如果师父和徒弟搞在一起,那便是乱伦。所以在那个放飞自我的年代以前,人们的观念是绝不能接受师生的情侣乃至夫妻关系的。

事实上,华夏有这种师生恋关系的也只有民国和改开以后。张伟一直觉得,老师是具有权威的一方,而学生往往是心智尚未健全的,这种关系不对等的状态下,一旦老师没忍住欲望跟学生搞在了一起,不管别人是如何宣扬成佳话,他都觉得令人作呕。与此类似的还有心理医生和他们的病人,也是一种不对称关系。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状态,张伟觉得大抵应该就是“权嫖”,意思就是利用自己在两人关系中所处的优势地位来对异性进行性索取。令张伟觉得悲哀的是,在他穿越到这里之前,社会对于这种师生情侣、师生夫妻的容忍度居然再一次拔高了。

……

闲言少叙,张伟今天召集弟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给文艺团布置第一项工作进而实现自己的案例教学。

他在门生们面前,宣布将要编排一幕话剧,就以洛阳大火为主题,从经历这场劫难的陈萍的视角,演绎军阀混战带给百姓的苦难。

张伟对门生们动情地说,“为师一直教导你们,要学会共情。实际上,这话有些偏颇,应该是要觉醒共情,因为除了极个别的精神病以外,人生来就是具有同理之心的。所谓同理之心,就是你能体会到别人的痛苦,然后你便理解了他们的痛苦。为师安排的这一出话剧,就是要让你们、让全军上下、让跟着我们的百姓们,一同温习这份痛苦。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流离千里,我们为什么要浴血拼杀。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明悟我们的敌人到底是谁,我们正在做的是多么崇高的事业。”

接着,他将陈萍的故事讲述给了门生们。

其实放在后世,这就是一个很老套的剧情,京城里有两户比邻而居的人家,这两家生了一儿一女,他们从小青梅竹马,可后来,董卓入了洛阳,西凉军开始在城内肆虐,百姓人人自危,这时候听说了关东诸侯组成了讨董联盟,所有人本以为终于要回归到平静的生活了,却没想到,更大的灾难正在酝酿。

兵荒马乱中,少年被裹挟着离开了洛阳,寻不到回家的路。而城内,败退的董卓军团大肆劫掠、抓壮丁,将两家的男人都抓走了。后来,他们更是一把火烧了洛阳,留下的妇孺们开始拼命救火,不知过了多久,大火才终于被熄灭。

昔日繁华的都城,而今尽是断壁残垣,田埂上,白首的老翁又要开始种田劳作,想补种一些粮食,免得全家饿死,女人们开始砍柴烧火运输,做起了从前男人的工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