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迁徙之路30(2 / 2)

……

张伟和顾楠如今每天下了课都要聚在一起探讨第二日的授课内容。

如今,在张伟的不懈努力下,张门弟子都已具备了小学水平的数学基础,这对于现阶段的需求已是足够了。

所以,二人便开始预备进行拼音普及、文字简化和标点推广。

这是极有必要的,因为这个时代的文盲率实在是太高了,而造成这种局面的,除了大多数百姓没有金钱和时间投入到教育事业这一原因外,汉语言的艰涩也是重要的原因。

事实上,小孩子从能跑开始,就要开始为家里做事,因为如果不这样,一家人就得饿肚子。

在不能短时间大幅提高生产力的情况下,就只有降低教育需要的培育时间,勉强进行扫盲工作,以此来倒推生产力的发展。

毕竟,如果连肚子都吃不饱,那还谈什么阳春白雪呢?

不过,这可就苦了这些弟子们了。

数术的学习虽然对他们来说也是新的知识,可毕竟生活中还用得到,也就没那么陌生。然而拼音对他们来说就跟天书一样。

汉字也是存在标音方法的,汉语言专业的同学们都会知道诸如切韵之类的古代版拼音。可那也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用的。

顾楠充分发挥了女子温柔细致的特点,她表示还是需要用简单的拼音才能更低成本的将识字工程推广起来。

不出意外的是,李仕民这样的差生对于简体字并不反感,因为他很快就发现相较于原本的隶书繁体,此刻的正楷简化字更容易记住。

当然,他对简体字更喜爱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在默写测试后罚写起来更轻松。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如果你的名字笔画很少,那你的幼儿园乃至小学一年级都会更幸福。毕竟,你罚写一百遍名字要比你那个名字高达几十画的冤种同桌轻松的多。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罚写名字的时候,孩子们对名字的喜恶会呈现鲜明的两极分化。

不过,虽然老师很严格,行军很疲惫,学习又很繁重,但弟子们聚在一起时,却还是建立起了牢固的同窗情。

张伟和顾楠相信,多年以后,他们一定还会怀念这段忙碌、充实又温馨的时光。

对此,他俩其实是留了私心的。

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将学生按照男女分开。大家都是同事,一时之间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而这正是二人想要逐渐改善女性地位的方法。

曾经,弘农杨氏的调戏、洛阳的鏖战让顾楠对于这个男性的厌恶达到了偏执的程度,甚至她的靖难军都拒绝了投奔而来的男兵。

可是,在经历了生死危机后,两个相似的灵魂聚在一起了。

张伟除了一开始有些孟浪地拥抱了顾楠之外,对她也一直是当作是平等的人,而非其他属下。这让原本担心被人管教的她终于放下了心。

两人都是高等知识分子,自然也知道什么样的两性权力结构才是真正健康的。

这些学生都是张伟集团的核心骨干,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男女平等教育的思想,以后政权辐射之处,继续推动女性的受教育权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阻力。

他们深知,只有创造了价值,人才会得到地位和权利,而教育正是这一切的前提。

他们也十分庆幸现在是汉代,儒家思想还没有被统治者改造彻底,人们对于女性的压迫还没到达不可挽回的地步。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就一起踏上一条属于全天下的公义之路吧!

……

又结束了一天的备课,不一样的是,这一次,顾楠的心情似乎格外好,她在临走前捏了捏张伟的脸蛋,然后才一蹦一跳的离开。

张伟愣在原地,看着少女离去的背影。

良久,他笑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