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面对面(1 / 1)

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阴转晴

一、我谈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SD省清平县人(今临清市人)

前些天读了一本书,书名为《真情季羡林》,作者是蔡德贵(1945年7月25日)。该书详细地谈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生,学术成就、卓越贡献及所获荣誉等,把季老的一生比较客观地述说出来,令人耳目一新,钦佩之极。书中摘录了季老先前的许多信件、著作和文章,还读者一个真实的镜头,它的分析和评价都有许多合理之处,只是优点太多,少见缺点,令我思虑不已。可能是弟子不谈师过的传统原因,蔡先生的感情色彩是浓重的。书中选的季老的一段话颇是令人激动,给我以新鲜的营养。现摘抄如下:

为了顺利通过审核,摘抄已省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原版及正版书籍。

我想这些话语是好的,是正确的,它们给文科出身的人带来了福音,使他们找到了自身的用处。这在“重理轻文”和“重工轻史”的思想泛滥的年代里非常可贵,这就像一声闷雷,给人们一声棒喝,是多么有预见性和科学性呀。季老是个大家,博学多识,他以研究语言为主,算是个“文人”,但是他的眼光与众不同,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呢和地位乱说一通,而是站在高山上唱了一句优美而有意义的诗歌。听说季老的大名时间并不很长,最早可能是在别人的文章中提到而听说他的。后来看新闻,知道温家宝总理亲自去拜访季老,并与他长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贡献,自己对季老的印象也加深了,当时他已住在医院的“家中”,后来断断续续地听说了他是“国宝”,国家乃至世界级大师,学术颇丰。我想他与陈景润是并列的,“一文一理”,双剑合璧,只是“理科的国宝”离世的太早,给人的印象更加模糊了。

季老在BJ大学工作,可以说他把一生交给了北大,把全部献给了工作。他的一生受国人尊重,让世人敬仰。

季老出身农门,家庭不很高贵,但是在农门里照样飞出了一条龙。他年轻时是很帅的,我看了他高中和大学时的照片,瞅了好几次,不停地端详他,我猜想他高大的躯体配上英俊的面庞不知迷倒了多少痴情少女。只可惜他早有家庭,他也不是花花公子,到处调情寻爱。季老的学业很优秀,更有甚者连得“四连冠”,惹来一片叫好。这得益于他勤奋的学习,努力地探索,他留学德国,曾经迷惘了一阵,后来找准了方向,选对了学业,更以百倍的劲头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他主修梵文、吐火罗文,还有巴利文等古老的语言文字,不知遇到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磨难,终于在知识的天堂里学会了品尝,从一个处处碰壁的青年到一个熟练驾驭马车的车夫,他热爱上了自己的事业。在外国一待十年,他心中经受住了多少苦难,熬过了多少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日日夜夜,还有他深爱的妻子及小儿又如何,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耐力,去面对一切。

困难与挫折打不垮他,战争消灭不了他,痛苦腐蚀不了他,这就是为人友好善良,心中坚强、韧性的季羡林。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对祖国充满了热爱,在千难万险阻挡他归国的路时,在名誉和利益向他招手时,他没有犹豫,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回到需要崛起的祖国去。他来到了北大,做了一名教师,开始了自己的授业为师生涯。他接受这北大,融入了北大,并为北大的建设呕心沥血,为祖国的建设鞠躬尽瘁。他知道,改变国家,使国家强大,要先从人开始,从培养人才开始。当时“民智未开,民众愚昧”,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和同事面临着巨大任务。他着手创办了东语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填补了国家缺少人才的大空缺,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一大贡献。他热爱知识,认真工作,朴实地生活,给人们树立了学习的好榜样。他也尊重人才,认为青年是成材的好苗子,要好好培养,所以他对待青年学生诚心诚意,友好友谊,无形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既传授了知识,又结交了朋友。

季老的最大贡献莫过于研究梵文等古老文字,翻译印度佛经等古老文学,挽救之于毁灭,使其星火相传。印度本土的文化在外发扬光大,尤其是对中国的影响最大。无奈在空间传播与时间传递中产生误差与错误,造成以讹传讹,最后人们接触到的不是正宗的印度佛学、梵文化。季老直接从发源地入手,一下子抓住了印度佛学和梵学的精髓,并一点点剖析给世人。他的单刀直入是快捷而方便的,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他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当他把心血转换成成就时,各种名利纷纷而来,地位、金钱、荣誉每一样都足以把他带走。可是,他不为名所动,不为财所惑,不为贵所蚀,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拂去了眼前的浮云,擦亮了明亮的眼睛,继续前行。可以说,他一生忠于事业,诚于工作,他把陶渊明的一首诗作为了自己为人处世的座右铭,诗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他不仅铭记于心,而且身体力行。喜不喜,惧不惧?他时常对自己发问,时常考核自己。季老,身处逆境而不悲,竟然创作了起来,开始翻译著作,使用各种想到的办法对敌斗争,继续工作。他成功译出了著名的《糜罗耶那》,为世人缔造了一颗闪烁的新星,当然他也成全了自己。

季老是爱国的,也是富于爱心的。他学成归国,为自己国家做贡献,这是爱国。他一生收集无数,名著巨画,古人真迹,国家文物,最后悉数捐赠给了BJ大学,奉献给了人类。他的爱心,他的公心,不知要比一心想要遗产的儿子强多少倍,他做的对。他无意成全了自己,他献出了自己的国宝,却被世人公认为“国宝”,这难道不是对季老伟大一生的光辉写照吗?

读了该书,我加深了对季老的了解,也对他的人格和成就等多方面佩服的五体投地,不能赞一词。可是,我认为对季老的了解还是有限的,我会更加关注季老,进一步走进季老。我深知我用的粗俗的文字来写季老,是对他的不尊重,希望敬爱的季老能够谅解我,在我以后的日子里给我以指引,给我更大的启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