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力挽狂澜孙传庭”(1 / 2)

孙传庭,1593年出生,字伯雅,号白谷,山西代州人。

孙传庭原本是一介书生,26岁(1619年)进士及第,授永城县令。这小孙从小一身正气,又年轻气盛,得罪了当时掌权的大太监魏忠贤,只得弃官回乡。1627年,天启皇帝朱由校病逝,由皇弟朱由检继承皇位,是为大明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早就听说了孙传庭的名声,斗倒魏忠贤后,将孙传庭召回朝廷,任吏部验封郎中。由于得到崇祯皇帝的宠信,孙传庭官职像做了直升机一样往上窜,仅仅9年之后,就担任了位高权重的陕西巡抚。当然了,令人跌眼镜的是,这个位高权重的陕西巡抚,还是孙传庭主动请缨担任的。因为但时陕西境内已经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闯王高迎祥已经占领了数十座州府,没有人敢去任职。

孙传庭身材高大,能左右开弓,27岁中进士,春风得意。

明代的高官都是清一色的进士出身,虽没有明文规定如此,但也是约定成俗。崇祯一朝,能够以举人身份做到正二品的,只有陈新甲一人。

但孙传庭这个进士排名比较靠后,第111名,所以也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孙传庭初期为官,正是魏忠贤专政时期,其有心报国,却也是无处发力,心中不满之余,遂辞官回乡。

这一闲就是十年。

到了崇祯八年,朝中已经出现了人才荒。崇祯用人是敢用,但也用不久,很多官员几个月就被调换,更有不少官员丢了人头。

在这样的局面下,孙传庭被重新启用,不久就调他任陕西巡抚。

孙传庭对这个位置很满意,想要大展拳脚。

孙传庭向崇祯要粮饷,崇祯开始答应给他6万两银子,但天下疲敝,内外交困,这6万两银子也没有落实。

没钱就没钱吧!孙传庭还是靠着自己的满腔激情开始了在陕西的工作。

陕西的情况,是极为艰难,10年换了七位巡抚,年年旱灾,是农民起义的重灾区,用孙传庭自己的话来说:

履极难之地,肩极重之担,当极敝之时。

孙传庭到了西安,首要就是募兵。朝廷给孙传庭一些兵,但精兵都被派出去剿匪了,这些兵都是一些老油子,孙传庭遂决心自己练兵。

孙传庭治军严厉是有名的,以致很多士卒都无法忍受,但其无为所动。

为了得到军饷,孙传庭大力清屯,即清理被豪强地主侵吞的屯田,以充实军饷。清理出来的田地,并不收回土地,而是折为现银,到他卸任时,一共清理出银45万余两,粮食约5万石,此外还清理出屯兵12000人。

纷乱的时局并不能给孙传庭太多的时间,练兵没多久,就投入到了战斗之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