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边关文龙”(1 / 1)

毛文龙,出生于1576年正月,出生地杭州钱塘县,祖籍是山西,其祖父辈曾经营盐业,属于晋商,后来为朝廷所任命为盐税监,于是迁移到杭州,毛文龙的祖父在杭州见识了繁华,考虑家族布局,由此为毛文龙父亲捐了个监生,让他读书以求发迹。后来毛文龙父亲娶了杭州大士族沈家的姑娘为妻,生下四个儿子,长子即毛文龙。得益于母亲家族的书香气息,年幼即开始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但毛文龙打小不喜欢儒家书籍,反而喜爱兵法,常常与小伙伴一起玩军事游戏,通常毛文龙都是扮演大将军,并且每逢人多就要给众人讲解历史典故。常常搞得客人摸不着头脑,只能笑着与他对答。毛文龙九岁即丧父,跟随母亲沈氏投靠了亲舅舅沈光祚,沈光祚是进士出身,对待文龙视如己出,见他喜爱兵法,不喜儒门,也没有因此而嫌弃他。一般来说,人们都会喜欢有相同喜好的人,但是出身名门且进士及第的沈光祚却并没有对毛文龙有所嫌弃,而是考虑到此时社会重文轻武,恐怕难以有所成就,但要是北去为军,又恐怕有所闪失,只是告诫他先行科考,日后再做打算,但很明显他不是读书的料,连乡试都没过,因此他就一直在杭州做着浪荡公子,这一晃就来到了近30岁年纪上,这时候他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而且他的一身武艺和兵法学识也将迎来一展抱负的时刻。

毛文龙幼时,受母家之影响,亦曾接受传统的儒家正统教育“幼从学,习经生业”,但对四书五经始终不感兴趣,而喜读兵法书“耻学举子业,好孙吴兵法”,因此在重文轻武的明末,很难取得像样的功名,也因此一直未娶。直到三十多岁成为军官后,始归家完婚,娶一山西士族女子张氏为妻。张氏不能生育,后又在辽阳纳一妾文氏,生子毛承斗。辽阳被后金攻占后,文氏死于战乱,毛承斗被人救出,送往杭州,张氏抚之如己出。

文龙的家族一个伯父叫毛得春,他是辽东海州卫的军户,官任百户,由于军户世袭,而毛得春又没有儿子,于是想到了毛文龙,于是一封书信毛文龙踏上了北去的路途,此时舅舅沈光祚正在京师任府尹,于是文龙途经京师,还去拜访了舅舅,沈光祚见文龙无法避免去北边当兵,于是决定帮他,沈大人认识的大人物多,于是就把文龙举荐给了李成梁,李成梁一看是关系户,于是直接让他升为候补千户。文龙从没带过兵,但是一点都不胆怯,来到辽东之后,他为了和众人搞好关系,经常和将领们在一起厮混,出身繁华江南的公子哥对人际关系这一套自然是轻车熟路。同时他到了辽东也没闲着,而是经常观察辽东地图,并屡屡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和山川河流。同年秋,辽东武举科考,毛文龙参与后得了第六名,当时武举人科考,都是当地的军户子嗣参与,要求前三名必须文武兼修,其实名额早就被李成梁内定好了,但毛文龙因为是关系户,也不能不卖个面子。随后即任命安山百户,随后就升千总。自此正式开始了辽东军界的指挥生涯。

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春),毛文龙过继给辽东鞍山的伯父毛得春为嗣子,遂只身北上,先顺道入京拜访了母舅沈光祚,被其荐于宁远伯李成梁帐下,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当时努尔哈赤不断兼并女真各部落,辽东形势日渐紧张,毛文龙对山川形势和敌情都加意考察,同年九月,参加了辽东的武举考试,“列名第六”,被任命为安山百户,不久又升千总,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升叆阳守备。

后来,以都司之职率兵援助朝鲜,逗留在辽东一带,辽东失陷后,从海路逃回,乘守备空虚杀死后金镇江的守将,向巡抚王化贞做了报告,没有告诉经略熊廷弼,由此两人开始有了怨恨。袁可立接任登莱巡抚后,加升毛文龙为总兵官,逐渐加升到左都督,挂起将军印,赐尚方宝剑,像内地一样在皮岛上设立军镇。皮岛又叫东江,在登、莱沿岸的大海中,全长八十里,不生长草木,远离海岸,靠近北岸,北岸与后金界只相隔八十里的海面,他的东北海就属于朝鲜了。

当明朝在辽东开始有败退迹象时,恰逢崇祯帝初在位,他有青年人的血性也有急脾气的一面,他不允许大明丢失任何一寸土地,因此他开始了从即位到殉国期间数十年的“治辽”计划。在这期间不断的涌现出来在这关键时刻性格鲜明富有魅力的人物,他们或意气风发或骄横跋扈,又或者功劳卓著,再或者叛国投敌。

1608年,毛文龙因练兵有方,同时进言多被采纳,升叆阳守备,这时的文龙因为远在杭州的家中传来家信,毛文龙开始想念南方繁华,于是期望离开辽东回南直隶任职,但还没等他打离职,女真人来偷袭他,结果毛文龙坚守城池,女真人没有捞到好处在返回的路上,女真人遭到文龙的伏击,于是女真人惊恐退去。萨尔浒战前,杨镐经略辽东,见文龙有功,为其加都司职。此后熊廷弼主持辽东,熊一开始还是比较看重毛文龙的,但此时巡抚王化贞和沈光祚走的近,沈光祚将毛文龙推荐给了王化贞。毛文龙率兵援助朝鲜,结果后金大举进攻,辽东形势一片混乱,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变得岌岌可危,文龙自海路逃跑,随后按巡抚王化贞命令,以练兵游击身份率二百人启程在路上又不断扩充最后乘数艘沙船,趁着镇江守备空虚一举袭取了镇江,擒获镇江守将佟养真、佟松年等六十多人。此战,明军奇袭战胜,消息传到京师上下一片欢腾。毛文龙战后升副总兵,成为王化贞的左膀右臂。不久,后金以大军来攻镇江,文龙不能抵抗,逃亡朝鲜王国,后金紧追不舍进入朝鲜追捕他,朝鲜王国怕引火上身也驱赶他,最后文龙在皮岛留驻,朝廷在皮岛设立东江镇,以文龙为总兵官。皮岛是靠近朝鲜的一个小岛,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文龙的眼光也很独到,留驻皮岛,后金不习水战,无法攻取岛屿,而文龙可以依靠岛屿不断袭击后金的后方,但是皮岛土壤稀薄不能种植,而往来归附的人却越来越多,因此岛上资源紧张,但毛文龙是商人世家,他带来的家臣奴仆也曾跟随毛氏祖辈行商,对于敛财之道很是明了,而文龙也是默许了手下的海运走思。

袁可立巡抚登莱后,也非常注重皮岛的作用,并给予了文龙很多支持,皮岛就像一个背刺芒针一般扎在后金的身上,使后金不敢放开手去大举进攻明朝。随后袁可立派出的水师大军多次与文龙联合发起对后金战事,并取得不错的战绩。随着战事趋于稳定,而文龙也变得志骄意满起来,他多次冒领军功,而且变得贪得无厌且大胆狂妄至极,明明小股军队出击后金,杀后金几个人,就谎称杀了数千,捕获无数,明明是普通一次军事出行,回来就说杀进后金部落,剿灭了大量敌军。对于这些吹嘘,朝廷一开始也不知道,不断对他赏赐,但渐渐的发现不太对劲,如果像毛文龙这么说,那后金应该越大越少才对,怎么还越大越多呢,正好朝鲜使臣在京师,于是大臣们过去一问,朝鲜也对他嗤之以鼻,说他常常杀几个敌军就谎称大捷向朝鲜索要钱财赏赐。面对如此“厚颜”的毛文龙,袁可立却一直帮助他,袒护他,因为袁可立眼光独到,富于谋略,知道皮岛的重要性,也知道毛文龙的能力出众,毛文龙以残破之军登岛,而今归附之民数万,军卒达二万,后金一直以毛文龙为心腹大患。但朝臣面对文龙的贪得无厌开始攻击他,先是要求袁可立彻查文龙战功,结果引起文龙对袁可立不满,随后要求撤去东江镇,袁可立为了辽东局势于是请辞。

崇祯帝上台后,发现毛文龙一直在冒领饷银,于是诏令各地对他的补给和军饷迟些发放,这引起毛文龙不满,他认为自己牵制后金功劳很大,不过是为自己和兵士谋了点利益不算什么过错。不久袁崇焕督辽,袁崇焕见辽事银两粮草耗费在皮岛上过于巨大,于是请求朝廷派官员来管理皮岛财政,毛文龙得知后更加不满,不久文龙以下官礼拜见袁崇焕,袁崇焕请他上座,结果文龙不知谦让,袁崇焕对于他轻视自己心里非常不高兴。袁崇焕打小非常喜爱兵法,知之甚多,自诩兵法传神,见毛文龙居然敢轻视自己,内心充满不甘,愤怒的心越来越强烈,但他强压心中怒火登临皮岛,先是检阅了皮岛官兵,随后与文龙一起宴乐,接连几天,两人常常喝酒到深夜,借着酒劲袁崇焕再次提到在各营设立检司的事情,没想到毛文龙很不高兴,借着酒劲发起了飙。袁于是只好说这是朝廷的意思,你不遵从,那就离职返回内地去吧。结果毛文龙反唇相讥,说“我以前确实有离职回乡的打算,但是现在辽东局势很差,只有我能镇住这里的局势,等女真人被打败,我看现在朝鲜王国衰弱不堪一击,到时候我率部去把朝鲜给占领。”他的意思是辽东离不开他,“我走了你能行吗”先是质疑袁崇焕,其次攻取朝鲜王国,自然是要自立一国。袁崇焕此刻的心情别说多差了,此刻开始对他有了杀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