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召白公乱自内生(29)(2 / 2)

子西微微一笑:“您多虑了,胜是王族,既然是一家人,岂有不利于国家之举?”

叶公道:“大人,当年那奸臣费无忌为了讨好平王,使用奸计,夺了太子建之妻。又造谣陷害太子建,致使平王疏远太子,太子建逃离了楚国。从此漂泊无定,历尽磨难。后来,太子建在郑国被杀。胜跟随父亲,到处流浪,受尽欺辱,他能忘了这些仇恨吗?”

子西道:“奸臣费无忌已经被杀,算是遭到了报应。而且,多年的仇恨,应该早就忘记了吧?”

叶公道:“胜是个仇恨记得非常深的人,他不会忘记的。此前他是没有机会报仇,现在你如果给他地位,一旦有了势力,他会听命于你吗?”

子西道:“给他地位,我也可以取消他的地位,楚国之内,他能不听命于我吗?”

两人谈论没有结果。

过了几天,大臣们上朝议事,子西在朝堂上道:“大王,当今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我想让一个人回来,帮助您治理国家。”

大臣们都看着子西。昭王道:“你说是何人?”

子西道:“原太子建之子胜。胜多年流落在外,时刻想着回到国家。毕竟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家。而且胜是个人才,武艺高强,又有学问,兼有谋略,我想如果让胜回来的话,一定会对国家有所帮助,使我们国家早日强盛起来。”

大臣们议论纷纷。

昭王道:“如果胜回来,确实能够帮助寡人,此事甚好,诸位可以议议。”

大臣们碍于子西的权势,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只是在下面窃窃私语。叶公站起来道:“大王,我认为此事不妥。胜的父亲太子建,当年因遭费无忌陷害一事逃到郑国,后被杀害。胜私下豢养武士,进行训练,寻找机会报仇,这样的人,只怕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昭王道:“我们是一家人,应该不会对国家不利吧?”

子西道:“大王放心吧,胜是个有信用、讲义气的人,而且有勇有谋,是可以帮助大王治理国家的。而且我听说胜豢养了不少武士,他们对胜忠心耿耿,如果把这一股力量为我所用,用于抵御外敌,是一件大好事。相反,如果胜没有为我所用,投靠了别国,或者是为敌国所用,那对于国家来说,才是大患!”

叶公道:“为人臣者,当以国家为重,个人恩怨置于身后。而胜心里没有国家,只有个人仇恨,这样的人,他会把国家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吗?”

子西道:“我看子高多虑了,对付胜我自有办法,会让他听命于我的。”

叶公见争执没有结果,便不再言语。子西道:“大王,既然没有人提出异议,那就找个日子,让胜回来吧。”

昭王道:“好呀,这件事你去做吧。”

且说当年伍子胥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历尽波折投奔吴国。幸得公子光收留,才得以寄身。因父亲曾为太子建老师,受太子善待,伍子胥以德报德故,善待胜。伍子胥一心照顾胜长大成人,除了让他读书学习以外,更是严格要求他,让他练习武艺,好日后报仇雪恨。伍子胥刻了三个木头人,分别写上名字,一个是平王,一个是费无忌,一个是郑定公,并立于远处,让胜练习箭法。胜开始年龄尚小,力量不够,常不能及。每有不中,即受到伍子胥的严厉责罚。胜十二岁那年,问伍子胥这三个人到底是谁。伍子胥看他渐懂人事,便将当年费无忌如何设计陷害太子建,太子建父子如何逃亡,以及太子建在郑国被杀诸事,对胜详细道来。伍子胥教导胜,长大之后无论如何要为父亲报仇。胜小小年纪,便心怀天一样大的仇恨,练习武艺更加刻苦。二十岁时,已经成为文武兼备的人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