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沈尹戍柏举殉国(19)(1 / 2)

楚庄王捕获夏姬以后,立即被她的容貌所迷惑,想纳为妃子。其实,看中夏姬的何止是楚庄王,更有那楚国大臣巫臣,早想把夏姬占有已有。巫臣假意对楚庄王道:“夏姬是不祥之人,凡接触她的男人,全部身亡,望君王远离她。”楚庄王虽有不舍,然而毕竟还有一些理智,想到因为夏姬,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就放弃了纳为妃子的想法。可是楚庄王并不知道巫臣的私心,他把夏姬当作礼物赐给了楚国贵族连尹襄老。不多久,楚国与晋国在邲地发生了战争,混乱中,巫臣竟然偷施暗箭,射死了连尹襄老。连尹襄老死之后,他的儿子黑要,要娶自己名义上的母亲夏姬为妻。此时,巫臣露出了自己的本来打算,和夏姬密谋私奔。他向楚王写了一封华丽的奏章,表明自己辞官的心意,然后和夏姬先到了郑国,然后逃奔到了晋国。巫臣,是楚国有名的能臣,诸侯之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晋国得到了巫臣,大喜,即封他为邢邑大夫,赏赐多多。

楚庄王得到巫臣逃离楚国投奔晋国的消息,勃然大怒,下令将留在楚国的巫臣家族和黑要家族,全部灭门。仇恨就是从此开始的。巫臣得到自己被灭族的消息,决定报复楚国国君,就为晋国国君献上了联吴抗楚的对策。巫臣亲自到吴国,带去30辆兵车和2000名射手和御师,教授他们驾驶战车,吴国力量逐渐强大,有了与楚国争锋的资本。于是,吴国开始攻打楚国。几年时间,吴国不断地侵袭楚国。

巫臣帮助吴国发展壮大要与楚国争雄,伍子胥则因当年平王杀其父兄灭其家族之恨,亲自带领吴军攻打楚国。

此前伍子胥多次请求吴王阖闾,发兵楚国,帮助他报仇雪恨。如今唐成公与蔡昭侯前来求救,于是阖闾当即允诺。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亲自挂帅,率领三万大军,以孙武、伍子胥为将,夫概为先锋,快速挺进,大举兴兵。

吴军屯兵于汉水以北,楚军屯兵于汉水之南,两军对峙。子常知道吴军习于水战,心中甚是恐慌。子西对昭王道:“令尹不能做大将,如此国家形势危急,应该速召左司马沈尹戍前来,以当敌军。”

昭王即命沈尹戍前来。沈尹戍与子常商议对策,子常道:“吴军为了快速行军,舍弃舟船,如今正在汉水北岸与我军对峙。”

沈尹戍道:“吴军来势汹汹,用兵却如此而已。吴军惯于水战,如今却舍弃所长,而用之所短,真是天助我也。如今,我与令尹分兵两路。令尹带兵把守汉水以南,将沿岸船只尽数收拢,以防吴军渡过汉水。我带兵从新息之地出去,烧毁吴军船只,断其后路,然后猛攻其营,彼时令尹率兵渡过汉水,两面夹击,吴军必败,其君臣之命尽在吾手矣!”

子常大喜道:“左司马真妙计也,我自愧不如。”

楚昭王下令:“就依左司马之计行事。”

子常率军距离吴军不远处驻扎,静待沈尹戍传来消息,然后一举进攻吴军。子常的亲信武城黑对子常道:“大人,左司马惯用兵法,此一战,依左司马之计必胜。如此,左司马在大王面前可是大功一件,由此则于大人不利也。依小人之见,不如趁吴军立足未稳,大人率军猛攻吴军,如果获胜,岂不是取得了头功?大王面前,也是光彩。”大夫史皇也对子常道:“如果沈尹戍的功劳在你之上,你的令尹之位就危险了,最好赶快向吴军进攻。”

子常点头称是,于是擅自行动,渡过汉水,与吴军对抗。史皇出战,结果第一战被夫差的弟弟夫概打得大败,逃回去了。

子常道:“如今出战,就有不利,如此奈何?”

史皇道:“不如趁其不备,今晚前去劫寨,必能成功。”子常从其计。

吴军大胜,众相庆贺。孙武道:“楚军初战即败,心有不甘,今晚必来劫寨。”暗暗布置军队妥当。半夜时分,楚军果然来了。只听吴军炮响,埋伏的军队纷纷拥出,与楚军缠斗在一起。蔡昭侯、唐成公,拦住子常大叫,索要其宝马与裘衣。子常羞愧难当,不及应战,仓皇逃命。幸而武城黑带兵前来,救了子常,连夜逃到柏举,方才停了下来。此时,史皇也带兵来到,三人汇集一处,安营扎寨。

子常道:“孙武用兵机智,不如暂且撤兵,以图日后再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