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沈诸梁镇守叶邑(11)(1 / 2)

沈诸梁走到河边,只见澧水不再清澈,变成了浑浊的血红色。宽宽的河滩,成了一个杀人的战场。那些红的花,绿的柳,青青的草,悠闲的牛羊,可爱的牧童,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郑、晋军队听说楚军首领是名将沈尹戍之子,寒意顿生。知道此次作战,再不能取得任何大的胜利,只好全面退兵。

楚国北方,除了晋国、郑国以外,还有许多小的诸侯国,但都不足以与楚国抗衡。因此,如何对抗这两个国家,成为楚国北方边境城市叶邑的重中之重。

沈诸梁来到叶邑,随即宣读平王旨意。沈诸梁被封为叶邑之长,镇守叶邑,号为叶公。自此以后,人人皆以叶公称之。叶公将带来的一千军士,安置在北部边境要地,另外发布招兵公告,规定有二:一是凡每户有两名或两名以上成年男子者,必出一人参军。凡每户只有一名成年男子者,自愿入伍。二是军队自己种地,收获供给军队及政府支出。

叶公与力坚到处走访,查看民情。澧水岸边,有一老人,人称澧叟,其人读过一点书,懂得人情世故,经常为百姓处理一些纠纷,深得百姓信任,澧叟带着他们到各个地方查看。到了一户人家,叶公走进破败的草屋,只见夫妇两人,皆坦胸露乳,只以草衣遮蔽下体,面黄肌瘦,体弱无力。澧叟道:“这家男人叫耕,居于此地多年,家里孩子又多,所以日子艰难。”力坚道:“这是叶邑新任长官,快来见过!”夫妇两人慌忙跪下。叶公忙令站起,只见那瘦弱的妇人,跪下之后,竟然不能起立,摇摇晃晃,忽然一头倒在地上。大家惊慌之时,澧叟却摇头叹息:“大人,这个妇人饿坏了,一时间不能站起来,不要紧。”叶公一阵心酸。叶公夫人,为樊氏,唤做樊夫人。樊夫人赶忙命人取一瓢水来,让那妇人饮下,又从随身衣袋里掏出干粮,喂妇人吃下,那妇人嘴唇抽动,慢慢醒来,感激不止。

澧叟道:“叶邑这些年收成不好,水旱灾害不断,又是战事多发之地,来往兵丁,抢夺粮食,百姓日子苦呀。”叶公听了,心情愈发沉重。

力坚道:“当今之计,百姓生活太过困苦。首先要解决的是吃的问题,人们有饭吃了,不受饥饿之苦,百姓才能心安,叶邑才能长治久安。”叶公点了点头。

叶公发布告示:一是三年之内,免除叶邑所有百姓赋税。二是凡百姓自己开垦荒地者,免除五年赋税。土地所产之物,全部归自己所有。公告一出,人们欢呼奔走,百姓开荒种地的热情高涨。

这一日,叶公与樊夫人去方城山一带察看民情。到了一个村子,感觉村子里很不一样。这里的村民,衣服穿着都很得体。而且,村子里有几个地方,都是悬挂着“裁缝”这样的招牌。叶公找到一个裁缝店,问一个老人:“叶邑地方人们,多数衣不蔽体。我看你们这里与其它地方不同,人们穿衣整齐,而且多处有裁缝这样的招牌,这是什么原因呢?”

那个老人答道:“你是外乡人吧,你可能有所不知。这个村子叫陆村,村里人人会织布纺绸。”

叶公很是诧异:“这是为什么呢?”

老人道:“我们村里有一个读书人,名叫陆通。他的妻子是有名的裁缝,自从多年前他们夫妇来到这里,就开始教我们种植桑麻,农闲时节,纺绸织布。时间长了,我们就以此为营生。”

樊夫人一听,喜道:“叶邑之内,很少人会织布,也不重视种植桑麻。如果能够将这个事情推广下去,使得叶邑人人都会种植桑麻,织布做衣服,那不是人人有了衣穿,少了露肉之耻?”叶公点头称是。

在村人的指引下,叶公找到了陆通家中。叶公道:“这里百姓不重视桑麻种植,百姓多衣不遮体。唯有到了这里,见到百姓皆衣服整齐,况且以织布裁缝为业,甚是惊奇,特来拜访。”

陆通拱手行礼:“大人一到叶邑执政,即鼓励百姓开荒种地,解决百姓温饱问题,如此体恤百姓,人人称颂,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因为我夫人善于纺织,就教会了附近百姓也来种植桑麻,织布做衣。”

樊夫人道:“既然夫人是位纺织能手,不妨一见如何?”

陆通:“无妨。”即唤夫人来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