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沈诸梁镇守叶邑(10)(1 / 2)

沈尹戍,为楚庄王曾孙,曾经居于吴国。因为不被吴王所容,于是逃至楚国。沈尹戍出身王族,精通军事,擅长作战,被楚平王封于沈邑,故以沈为姓,称沈尹戍。

沈诸梁,生于公元前550年,自小受父亲教诲,读书识字,练习武艺,学习兵法,怀报国之志。此刻,沈诸梁即将离开都城,奔赴叶邑,与郑、晋军队决战,沈尹戍再三叮嘱。

沈尹戍对沈诸梁道:“为人臣者,当以何为上?”

沈诸梁道:“以忠为上。”

沈尹戍道:“既如此,你要牢记此言。昔商朝时期,忠臣比干,辅佐商王帝乙,一心为国,替国君出谋划策,终使国家强盛。后来帝乙去世,辅佐商纣王帝辛,仍然忠心不改。纣王昏庸,不思朝政之事,凶残至极,又好淫乐,比干以死相谏。比干虽死,但留下千古忠臣的名声,世世代代为人敬仰。自古人生于世,名节尤为重要。为人臣者,凡事以国家为重。故此,个人性命可以舍弃,父母之恩可以舍弃,儿女之情可以舍弃,但忠于国家这一点,是万万不能舍弃的。”

沈诸梁道:“谨遵父命。”

沈尹戍道:“叶邑地处我国最北,与郑、晋相邻,受诸侯窥伺久矣,你此番前去责任重大。但不知你有何打算?”

沈诸梁道:“父亲,我已经考虑过了,此番儿去,首先要做好三件事:其一,定要重挫郑、晋两国军队,使其不敢再侵犯我国,保边境安定。其二,发展生产,富裕百姓,充实府库。其三,大力发展军事。只有这三条实现了,才能永保北方边境之安全。”

沈尹戍点头称是:“这三条确实为当务之急。当今朝政混乱,特别是那奸臣费无忌淆乱是非,进献谗言,迷惑大王,我看楚国不日会有祸乱发生。你既要发展生产,又要重视军队建设,这样才能保我楚国边境安定,切记!”

沈诸梁答道:“是。”

沈尹戍又道:“你此番出兵叶邑,大王派遣一千军士,助你安定边防。可是郑、晋两国军队,据说人数在三千以上,你如何是他们的对手?我让随身侍从力坚伴你左右,替你出谋划策。力坚虽然年轻,但是一直追随于我,凡事你要多与他商议才是。”沈尹戍唤力坚前来。力坚体格魁梧,双目有神,对着沈尹戍鞠躬:“大人请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以报答大人知遇之恩!”

沈尹戍又叮嘱道:“郢都距叶邑路途遥远,路上千万小心。另外,那郑、晋两国既然预谋侵袭我国,必然多有准备,行军打仗,你要三思而后行,切莫草率行事。”沈诸梁一一答应。

沈诸梁和力坚等一干人,晓行露宿,翻山越岭,过河走桥,走了半个月,方才接近叶邑。力坚对沈诸梁道:“大人,此地距叶邑已经不远,我看不如在此驻营,待派人打听郑、晋军队部署情况,一探虚实之后,再做打算。”沈诸梁点头称是。

一行人暂时安顿下来。力坚派人打探消息,不久,探子即有回报。力坚道:“大人,那郑、晋军队已经占领了叶邑,屯兵澧水之畔,伺机准备南下,形势不好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