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靖国难叶公出兵(36)36(2 / 2)

叶重道:“父亲,所谓国破家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使动乱一时不会波及这里,但是国家危亡,其它敌对诸侯,就会相机而动,危害我们国家。最后受伤害的,还是百姓。所以,还是要出兵。”

叶才道:“叶地休养生息多年,好不容易百姓有了安定的生活。如果我们出兵平叛,势必与他兵戎相见,到那时又是一场血战,百姓必遭战争之苦。而且,即使出兵,是否真的能够平定叛乱,还很难说。”又道:“当年爷爷也是忠臣,尽心为国,不计个人得失。但柏举一战,令尹子常与爷爷争功,致使爷爷战死沙场。朝廷里面,多有小人,如果出战,还望父亲小心为是。”

叶公顿了顿,道:“朝廷大乱,国家危亡,做臣子的自当尽心竭力,保卫朝廷。个人性命,何足惜哉?只是,只是出兵一事,实在重大,难以决断。”

是夜,乌云遮月,叶公独在院子里徘徊。他想起了四十年前的事。当年,叶地被晋、郑围攻,烧杀劫掠,生灵涂炭,平王命其带兵镇守叶地。他身先士卒,率军击退入侵之敌。然后扩充兵源,加强武备。积极恢复农业,扩大粮食生产。数十年的经营,半生的心血,叶地终于富裕了,人民衣食无忧,地方安定。可如今,都城战乱发生,眼看国家面临危机,他该何去何从呢?

他想起了樊夫人。樊夫人善良仁厚,当年修筑二陂,她带领妇女们为民工做饭,操劳成疾,最终不治,临死前还惦记着修筑二陂之事。并嘱托他,要再娶一位贤德之人,以抚养儿子,照顾自己。人生有幸,他又娶了惠夫人。惠夫人勤于持家,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集中力量于公务。叶地的富足安定,也有两位夫人的功劳呀。

如今樊夫人生下的儿子叶重,和惠夫人生下的儿子叶才俱已长大成人,可以辅佐自己,此乃人生之幸事,国家之幸事,想到此,他又感到了一些安慰。可是,国家战乱至此,到底该怎么办?朝廷之内,人心叵测,自己远离朝廷,居于叶地,本以为避开了错综复杂的各种政治关系。一旦出兵,是不是又要卷入朝廷的是非之中了呢?原想再也不过问朝廷之事,但发生了这样的大事,又怎能让他置身事外?

出战?不出?三天过去了,叶公一直闭门谢客。

叶重急匆匆地赶来,叫道:“父亲——”

只见叶公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才几天时间,就苍老了许多。

“父亲,您怎么了?”叶重看着父亲,惊诧地问道。

叶公摇了摇头。一腔心血,倾注于叶邑这片土地之上。风霜雪雨,殚精竭虑,四十年过去了,多少个晨昏,他不觉苦。那是因为,他心里从来没有说过苦,说过痛,说过累。他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知难而上。但是今天,他犹豫了。那是因为,他的决定,牵涉到无数人的生命,牵涉到无数个家庭,牵涉到流血,牵涉到战争!他怎么能够轻易地就做决定呢?

力坚来到叶公面前,道:“大人,如果出战,我愿意以死相拼,冲锋在前。”

叶公握着力坚的手,眼泪几欲涌出,道:“你年事已高,我怎忍心让你再上战场?”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正是为国效命之时,怎么能够顾惜自己的生命呢?”力坚道。

“将军——”叶公上前扶起力坚,两个人互相看着。

“只是这一出战,又有多少男儿战死沙场,有多少家庭面临不幸,我实在是心有不忍。”叶公道。

叶才道:“父亲,只要你下命令,儿子愿意随你奔赴前线。以生命报效国家。”

叶公道:“我理解你们的心情。”

“众将领聚在门外,非要见你。”叶重焦急地说。

叶公来到门外,只见黑压压一片。力坚道:“大人,您就发布命令吧,国家危难,大家知道您的难处,可是没有国怎么会有家?将领们愿意跟随您为国作战,流血疆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