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京中旨意51(1 / 2)

李寻欢踏上门前台阶时,远处马蹄声乱,有多人奔往李园大门而来。

马蹄声在李园门口停下,李寻欢疑惑回头。

只见当先一名白面无须,身着圈金绒绣蟒服的年轻男子纵身下马,身手甚是干净利落。

后面跟随四名着飞鱼服,配绣春刀的锦衣卫随从。

李寻欢心中一紧,露出几分惊容,蟒服加飞鱼服,这个规格可不低啊,难道是圣旨到了?

“传李家小少爷李寻欢接旨。”年轻男子尖声喊道。

原来真是位公公,李寻欢心中一凛,等等,他刚才听见了什么?

不是李谦接旨,而是让李寻欢接旨!

李寻欢疑惑中应声道:“微臣正是李寻欢”。

此刻他虽无官职,但乡试第一,解元之名,按例已可出任县令及以下之职,已是帝臣。

年轻男人深深望了李寻欢一眼,似是李寻欢只是这样一位少年有些好奇:“小李大人,请接旨。”

以李寻欢目前的身份,还轮到一名着蟒服的传旨太监要称呼他为大人的地步,这名年轻太监如此称呼,显然是放低了身份,当令李寻欢观感大好。

等年轻太监宣读完圣旨,李寻欢起身接过。

圣旨之意竟是要李寻欢即刻进京面圣,李寻欢心中有万般疑惑,道:“不知公公如何称呼?”

年轻太监道:“小李大人不必客气,洒家姓汪,单名一个直,小李大人以后称洒家为小汪、小直都行。”

“岂敢岂敢,汪公公辛苦了。”李寻欢随手往汪直手中塞了几张银票。

汪直脸上笑开了花,连连弯腰道:“京城传言大李公子文才风流,世间无双,彼时我身份低微,未能见到大李公子,实乃心中之憾,今日得见小李大人如此人物,那位大李公子必定也是位俊秀人物。”他万没料到这位小李大人如此“通情达理”,连自称也从“洒家”变成“我”了,奉承更是用上了心,由李寻欢身上捧到了大李公子。

李寻欢自幼长在官宦世家,岂能不懂这些,随后汪直身后几名锦衣卫侍卫也一人塞了一张银票。

一向眼高于顶的锦衣卫盯着银票面额也是连连弯腰,世上值得他们弯腰的原因只有两种,一个是上命,另一个便是钱。

一般富家子弟身上也就带几两碎银,这位小李大人随随便便就从身上掏出了几百两银票,出手之阔绰,已然胜过京城那些贵族子弟。

汪直将银票塞给袖子之前低垂目光,瞥了几眼,看见银票面额后更是满意。几名锦衣卫也是初次见到如此豪爽的少年,弯着腰讨好似地跟李寻欢打着招呼。

从汪公公的态度能明显看出这位小李少爷已是万岁爷身前红人,更重要的是这位小李大人出手如此大方,这等人物岂有不结交之理。

此时的李寻欢当然不会知道,眼前这位汪公公两年后便是权倾一时的大人物,权势之盛,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某眼下只是一介布衣,不知皇上怎么会忽然宣我面圣?”

“小李大人客气了,二个月前,你剑气如虹,连斩孤鹰、屠夫、饿鬼、飞狼、断魂、九绝、蜈蚣七人,去了朝廷心腹大患,无论是东厂和锦衣卫对你可是佩服的紧。”提起此事汪直仍是满脸叹服,他知道这些年为了追捕这七人,锦衣卫折杀了多少高手。

这七人无一不是江湖上久负盛名的高手,更要紧的是行踪诡秘,千变万化,令人无法琢磨。

汪直身上四名锦衣卫脸上不由自主露出了钦佩之色,他们熟悉的上司中,已有两名副千户大人死在那七人之手,正当他们猜测下一位死在那七人手中是哪一位大人时,传来了七人被斩杀的消息。

李寻欢深深吸了口气,幸得那七人都是一个一个前来,当时又有顾少殇在,倘如那七人联手前来,只怕已是祸事。

那七人隐秘之深,连锦衣卫都查寻不到,若非闻色心动,谁又奈何得了他们。色字头上一把刀,能死在这把刀下,想必那七人也不至于喊冤,李寻欢默默想道。

李寻欢看了看飘雪的天空:“今日天色将晚,已经来不及赶回京城,请在寒舍将就一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