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三元及第39(1 / 2)

眼见李思乐身体渐渐好转,花七掌管花家生意往来的花七匆匆离开了府衙。

夕阳西下,彩霞漫天时分李思乐徘徊在院中湘妃竹前,刚接到的京城急件已经被他揉成一团。

“大哥——”李寻欢刚从谢、厉、柳三家回来就看见一脸愤怒无奈的李思乐。

李思乐望了一眼李寻欢,深深吸了一口道:“爹将在年底辞官归闲。”

李寻欢的身形骤然顿住:“他们赢了?”

“此事本无输赢,爹辞官,他们不会再阻挡我进京,想必也不会再有刺客了。”

李寻欢只觉的身体微微僵硬,庙堂之争,纵然是父亲大人也必须做出让步。

李寻欢声音中满是忌惮,缓缓道:“我已经查探到刺客的一些线索,只是此事深不可测......”庙堂之争让他觉得有些无力,甚至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来。

“哦——”李思乐素知李寻欢从小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能让他忌惮的事并不多。

“原来朝堂之上还有一位大才子,在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三元及第。纵观我朝,自太祖皇帝统一天下以来,也仅此一人而已。此人以一人之名便盖过我李家三代荣光,当真了不起。”

“你说的莫非是吏部尚书商大人。”

“正是,商大人是淳安县人氏,是朝中的主战派,临事果决,宽厚有容,乃是朝中名臣。”

李思乐缓缓道“我朝贤佐,原是商公第一。”

“但不知为何有一批人暗自在调查商大人,甚至连商大人的老家也未曾放过,为首之人正是东厂掌班杨纯。”李寻欢缓缓道:“我顺着这条线再往下追查......刺杀大哥,煽动谢、厉、柳三家联手闹事一系列事件中都有此人的影子,但这并非他主办之事,可以说只是顺手为之。”

李思乐目光沉了下去,连这些都是不那位东厂杨大人的主办之事,那他主办之事又是什么?

“事涉皇家大内。”李寻欢叹了口气道:“皇帝陛下的生母周太后名下的田户与百姓争夺田地,皇帝陛下想把百姓迁徙到塞外,是商大人阻止的。前些年乾清宫大门发生火灾,工部请求到四川、湖广采集木材,也是商大人阻止的。”

李思乐叹道:“商大人为官正清正,树敌颇多,前些年给事中董大人、胡御史便曾弹劾商大人,林御史更是企图以商大人参与更换太子之事逼迫商大人辞官归田。但圣上英明,愤怒之下命令彻查攻击商大人的一众官员,又是商大人求情,圣上才恢复给事中董大人等人的职务。”

“只是这些人贼心不死,这些人又在到处秘密调查商大人,企图再次将其扳倒。”李寻欢目光闪动道:“去年太子去世,更立太子一事始终被万贵妃压着,有人担心商大人会参与此事,因此......”

李思乐目光深沉道:“因此此次东厂秘密来到杭州,本是为商大人而来,只是恰巧遇见有人要对付李家,东厂也就顺手为之。”

“正是。”李寻欢忽然又展颜一笑道:“大哥,累不累?”

李思乐一怔之后正容道:“越累越能证明我们的价值,天下浑浊便该有激扬清浊之辈,李家子弟岂非正该如此!”

李寻欢身形一正,肃声道:“多谢大哥教诲,李家子弟正该如此。”

李思乐笑着拍拍李寻欢的肩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文武双修,文才武功皆是一流之选,来日肩膀上的担子也必然比大哥重。”

李寻欢笑道:“只要大哥和爹爹都在,担子再重又如何?”此时的李寻欢万万不会想到,等他肩上有了这副担子后,李谦和李思乐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李思乐笑道:“正是如此,担子再重又如何?”

“大人...大人...有人向小少爷下战书。”有下人匆匆跑来,手中扬着一封书信。

“战书?”李思乐和李寻欢齐齐一怔。

信封上写的是小李公子亲启。

李寻欢有些莫名其妙,拆开信封,展开了仅有的一张信纸。

小李公子:

阁下于半月前在湖州废我门下弟子程元英右手,致使其右手再无法使剑,此事只怪他学艺不精,无怨他人。

但闻公子年少,武功高强,不禁心往之,明日日出之时,特邀李公子于吴山第一峰一战。

我只用剑,公子可自择兵器。

公子高洁,必不负我向往之意。

署名是:海南剑派赵正,时间正是今天。

李思乐计算了一下时间,诧异道:“原本你在来杭州路上还与江湖人士交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