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石壕吏(2 / 2)

李铭喆迷迷糊糊地爬起来,开开门,看见老妇一边穿着外衣一边慌慌张张从屋中出来,大门那边砸门声已经响起。

“开门,开门。”有人大吼。

李铭喆看见老头并未开门,反而踩着石头翻过矮墙,消失在黑夜中。

老妇这才慢慢走过去,把门打开,火把瞬间打在脸上,“唐军征兵,把你家丁口都叫出来。”

老妇颤巍巍哭道:“官爷啊,我家里没人了啊。”

“怎么没人,你儿子呢。”

“我有三个儿子,都已经去邺城驻守,老大刚刚托人带了信回来,说两个弟弟刚刚战死。可怜啊,他俩刚刚成丁,就这么死了。”老妇大哭。

两个军吏也无话可答,抬眼看见李铭喆和他身后的杜甫,喝问:“你们又是何人!”

李铭喆赶紧上前,“我家老爷姓杜,本是左拾遗,现为华州司功参军,正要赴任。”

两个军吏像杜甫拱了拱手,权做行礼了。

这时旁边的屋中传来婴儿的哭声,一名军吏又向老妇喝到:“不是说家里没人了吗?还有谁?”

老妇哭道:“这是我大儿子的小子,未满周岁,家里就这么一个男儿了。因为还有这个孙儿,媳妇还在家带娃,连个完整衣服都没有啊。”

“那也能帮着运军需。”另一个军吏说。

“这么一个女子你们都要带走,有什么用。她孩子嗷嗷待哺,要怎么办。”杜甫再也忍不住了,出言道。

军吏却只是哼了一下,不屑地说:“我大军正在与安庆绪作战,战事吃紧,没人运军需,若是失败了,你能负责?”

“与他说什么,先把人带走。”另一个军吏也说,“若是迟了,凑不出民壮,将军定会责罚。”

老妇本来还希望这个官能帮她一把,现在看没有指望,只好上前哭道:“两位军爷,我和你们去吧,虽然我年老,还能给大军做饭,孩子妈不能走啊。”

两个军吏倒也没再纠缠,带了老妇而去。

李铭喆回头看杜甫气的浑身发抖,又无可奈何,只得搀扶他回屋。

屋外不时传来女子的呜咽声,李铭喆完全睡不着了,听着杜甫长吁短叹,良久,听到那首小学就背过的诗: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