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强化霸权(1 / 1)

读者朋友可能会疑惑:前文冒顿单于在统一北域之中,不是已经东灭东胡,西逐月氏了吗,怎么这里又有月氏出现呢?

这是历史狭缝中暂不可解的疑案,我不敢随意杜撰,只能大胆臆测。当年匈奴称霸之战中,应是击溃了大月氏的主力,迫其西迁。但估计尚有少许月氏人故土难离,或者有一部分月氏人去而复返,再次占据了今天甘肃西部地区。

我之所以如此猜测,是因为史书中有记载。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写信给汉文帝,提到现在匈奴已击灭月氏,统一了西域二十六国。

他在信中提到的这一情况,可以证明此前一两年,他应该是与月氏打过一次大战。但是,这里面却有着极大的吹牛成分:因为月氏并不是冒顿单于覆灭的,而是他的继承人剿灭的。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死后,其子老上单于即位,他才是真正击溃和消灭月氏的人。他将月氏王的头盖骨制成饮器,常常拿出来炫耀自己远胜父亲的战功。

而月氏人被赶出了甘肃,穿过戈壁继续西逃。直至公元前160年,才在今天锡尔河上游定居下来。这应该是全世界有史记载以来的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吧。

当然,这同样不是月氏在我这本书中的最后一次出场。大概30年后,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寻月氏联合对抗匈奴,月氏还会再次出场。我们知道,张骞虽然并没能与月氏顺利签订合作协议,但却意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联结欧洲的人,丝绸之路也由此从官方开始得到推广。所以,由此看来,在中国历史上惊鸿一闪的月氏部落,才是促成后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重要因素。

当然,这是后话。我们现在继续讲冒顿单于和他的匈奴帝国。冒顿单于建立起了强大的草原帝国,成为横亘中国地区北部蒙古、东北、西域三大文明板块广袤土地的第一任霸主。“北有引弓强国,南有冠带之邦”,便是说的那时北匈奴南大汉两国鼎立的情况。

但是,在冒顿单于刚刚崛起的时候,内部面临着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游牧民族生活艰苦,人口一直不多,征服了那么多的外族部落,占领了几乎超过中原大汉帝国规模的地盘,怎么统治他们呢?

经过深思熟虑,冒顿单于创造出一种“三权分立”的统治模式。不过,他这种三权分立,与两千年后美国搞的“三权分立”有本质区别。他是把整个匈奴帝国一分为三,自己统治帝国中心区域,帝国东部交给左贤王管理,西部交与右贤王管理。三王都有独立的王庭,除重大军事行动需要在单于统一指挥下行动外,一般事务由左右贤王自行决定处理。其中,左贤王地位高于右贤王,一般由单于继承者担任。

他这种“三权分立”的模式也被后世的草原霸主成吉思汗学了过去,建立了包括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帖木儿帝国在内的大蒙古帝国。

冒顿单于建立的“三权分立”模式,统治结构十分简单,非常适合草原民族很不发达的游牧经济现状。他安排的左贤王,压制东北文明板块中大兴安岭、松花江一线,有效控制了原东胡区,直面大汉帝国东北防线。右贤王控制西域及周边地区,直面大汉帝国西北防线。自己控制蒙古大草原核心区域,直面大汉帝国正北部防线。

他这种模式,实际上,与周天子分封诸侯各自建国本质上相似,与大汉帝国继承秦帝国而来的中央集权制比较,直接有效率,却也存在极大的隐忧。

从夏商周,尤其是周王朝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诸侯国会有天生的独立性和对抗性。分裂,是这种模式必然的结局。

所以冒顿单于的“三权分立”,起初有着强势的冒顿压制和领导,左右贤王不会有任何野心。但是当后面的单于继承人能力不足以压制手下的时候,整个匈奴分裂便成了必然。虽然,匈奴像其他草原民族一样,也有着朴素的议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会举行各族族长贵族参加的大人会议,以商讨祭祀、课税、战争或选定继承人等帝国大事。但是当某一个强权人物横空出世的时候,这种朴素而无用的合议制便成了强权人物的工具,或嗤之以鼻的洗脚帕。

所以,冒顿的这个办法,相当于为后世匈奴由强转衰、最终灭国埋下了导火索。

不过,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他这样的安排,其实还隐含着左右两路夹攻汉帝国的战略意图。左路从东北入,右路从西北入,两臂舒展,对南边的汉帝国形成钳制之势。如有必要,单于王庭再从中间突入,三路大军一起攻入汉地,汉帝国恐不能存。

他的这个战略思想,被后世接任的单于知晓,也被后面的汉帝国皇帝参透。这是一场阳谋,且看后世双方的君王如何应对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