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白登之围(2 / 2)

刘邦安全撤回,然后派娄敬到匈奴缔结和亲盟约。在娄敬的建议下,刘邦把一个宗室女冒充公主送给冒顿,这是汉朝历史上第一次和亲。

那一年,刘邦56岁,冒顿34岁。

我们不知道此次和亲的主角是哪位女孩,她在匈奴的遭遇怎么样?后面的结局怎么样?但是我在这里可以剧透的是,这个女孩与冒顿单于的后代,在500年后建立了一个国家,打着为汉室复仇,匡扶汉家天下的旗号,灭掉了西晋,带来了“五胡十六国”的乱世。当然,这是后话,容后详述。

在当时,我们知道的是:这次因为“公主”随嫁嫁妆十分丰厚,一次性赠送黄金千斤,另外还承诺每年奉送一定数量的棉絮、缯布、酒、食物等,这比匈奴不时南下劫掠的收获大了无数倍,所以冒顿非常满意。两国之间针锋相对的火药味,也就淡了许多。

这些礼物名义上是嫁妆,实际上是新生的汉帝国给匈奴帝国的“贡奉”。

将这些东西称为“嫁妆”,让汉帝国多了一层遮羞布。匈奴比较看重实际价值,对这些虚名并没有放在心上,所以冒顿对刘邦的“大方慷慨”很是高兴。

当然,让冒顿更高兴的是,汉帝国承诺开放关市,允许两国人民贸易。

为什么匈奴这么看重汉帝国开放关市呢?这是因为匈奴作为草原民族,不善手工和农业,且受地理环境限制很大,生产资料十分单一,产品并不能完全满足族人生产生活,甚至军事需要。天生就需要通过商业活动来丰富和增加他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资。所以,他们在西域,靠乌孙等国作为中转,交换了很多从中亚那边过来的东西。而中原内部的布匹、酒、食物等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物资。他们用于交换的作价物,主要是马牛羊及其衍生品,如毛、皮等。

所以,商业对匈奴至关重要。后来历史上,汉帝国经常以禁止边境贸易来威胁匈奴,而匈奴占有上风的时候,几乎每次谈判都提出打开“关市”一条。

白登之围后,因为汉帝国的“岁贡”,匈奴再没有大举入侵,偶尔骚扰劫夺,也是浅尝辄止。倒是中原自韩王信投降匈奴后,又有一些将军投降,如燕王卢绾率领他的党徒数千人投降匈奴,这让汉朝朝廷十分忧虑,同时也让冒顿单于十分骄傲自得。在那时冒顿的心中,肯定认为中原的汉帝国也不过如此,与当年被他消灭和驱逐的东胡、月氏并无二样。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吕后专权。39岁的冒顿写信给46岁的吕后,挑衅侮辱她说,你我二人都是孤独寂寞的君主,不如以己所有,换己所无,以排遣寂寞。用俗一点的话来解释他这句话,就是说,我俩孤男寡女,正好凑个对呗!

这是对吕后赤裸裸的调戏。

吕后很愤怒,但最终也只能隐忍,亲笔给冒顿回信,说自己“年老气衰,发齿坠落”,无意改嫁,但刘邦当年的“和亲”和“岁贡”政策,一定会维持下去。后来,汉帝国第二任皇帝汉惠帝和第五任皇帝汉文帝在位的时候,都先后有公主出嫁匈奴单于。

因为吕后和后面几个皇帝的隐忍,此后数十年内,虽然不时有匈奴骑兵南下侵扰,但大体来说,两国之间还是处于和平态势。

这段与汉帝国和平共处的日子中,冒顿单于将重心放在强化霸权,具体来说就是再次驱赶月氏和架构内部统治模式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