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草原民族(1 / 1)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翦伯赞曾在其名著《内蒙访古》中这样形容内蒙古大草原,“一出居庸关,经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以后,便在我们面前敞开了一片广阔的原野,一片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际的原野,这就是古之所谓塞外。”

实际上,塞外草原民族与塞内的中原汉人,自古以来便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然,这个紧密的联系在历史的记载中,主要体现为双方的战争。草原民族为了生存,进入长城内掠夺中原的人口、牲畜、粮食等战略物资,中原王朝为了保护自己的国民而反击。

这些历史,在我们上一篇已经有相对详细的讲述,在后面的所有章节中,还会继续阐述下去。因为,草原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斗争,就是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一个重要脉络。不管谁来讲述中国历史,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讲述,都不可能避开这个主要矛盾。

我们这部以草原民族为第一主角的历史故事书,同样无法避开。

前面先秦篇,已经介绍了围绕在中原王朝之外的边缘民族。东夷南蛮北狄西戎,这是先秦时期,中原王朝对四周围的边缘民族的统称。但是,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南蛮东夷的说法就相对较少了,因为这部分边缘民族的大多数,都主动或被动的融入到了中原王朝的文明中。其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就是楚文明和巴蜀文明。

所以,在中原王朝的东部、南部、西南等方向,虽仍然有零星的边缘民族存在(如汉王朝时期的夜郎国),但对中原文明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中原王朝需要重点关注的边缘民族,就放在在西北青藏高原、北部蒙古草原、东北长白山和松花江等大片区域的北部民族。在本文中,我将这些以蒙古草原民族为核心的边缘民族,统称为草原民族。

这些草原民族的起源今天已经无法考证。

我们只能大致认为,他们主要是散落在中原文明之外的小水珠,和在中原文明更迭或发展过程中被驱逐或失败而逃离的中原王族、贵族势力相融合后的民族。从前面的先秦篇的历史讲述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个被驱逐或逃离的中原王族,就是蚩尤及其部属。后面还有夏王朝被商汤灭之后,部分外逃的遗族,商王朝被周武王灭之后,部分外逃的遗族等等。

这些民族有着对中原王朝先天的仇恨。一是自己生存艰难,中原王朝却有着肥沃的土地和灿烂的文明,这是何等的让人眼红羡慕以致嫉妒啊。二是他们本来就是失败者的集合,对夺去其先祖荣耀的中原王朝自然要长期蓄积“报仇雪恨”之心,如有机会他们自然要“卷土重来”,以复其先祖的“荣光”。

所以,边缘民族,尤其是以草原民族为代表的边缘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成为了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主要故事,同样也成为了我这部书的主要脉络。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在前面先秦篇中,我们提到的北部民族有灭西周的犬戎、让赵武灵王“抄袭”而胡服骑射的胡人、被燕国大将秦开驱逐千余里的东胡等。从他们的零星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北部民族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是一盘散沙的状态。

他们各自为了本民族生存而奋斗。在他们之外,都是他们的敌人,包括中原王朝,更包括他们身边的其他边缘民族。这些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战争,被零零星星的记录在中原文明的历史书中,被我们今天搜集整理。而他们自己的生存状态,与其他边缘民族之间动辄灭族的争斗,却因为没有他们自己的文明和文字,少有流传至今的记载。

所以,这些边缘民族,大部分都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堕入时光长河中,让我们今天无法获悉其民族奋斗和存亡的历史,无法知道他们的部落民族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多少值得怀念的英雄人物。

这中间,当然也有冒出头来,征战四方,以绝对的能力和魅力统一草原的绝世人物和绝世民族。这些民族和这些英雄人物,就是我这部书的第一主角。

按照中原文明的纪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大概在这个时期(前后10年左右),中原王朝的北部草原民族,出现了第一个厉害人物。

他就是匈奴的冒顿单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