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秦国崛起(2 / 2)

他们不光要当顺民,还想要当上前朝一样的贵族,所以他们必须和当时的主流势力——周王朝拉进关系。这个时候的秦人和前朝一样,也安排了一支去侍奉周王朝的君主,为其驾驭马车,包括养马——毕竟这才是他们最专业最擅长的事情。

公元前900年左右,周孝王的时候,觉得秦人养马驾车十分辛苦,尤其是养马养得膘肥体壮,龙心大悦,便发了“公文”,将秦地(今甘肃天水)分封给他们。

我在今天的地图上面测量了一下,这个地方距离前面提到的周穆王迁徙部分戎人所至区域的直线距离,刚刚100千米出头。这片地方实际上就是犬戎之地,与中原文明的核心腹地有着天壤之别。

不过,这是秦人的第一块法定土地,也可算作是他们的“第一桶金”,他们十分珍惜。由此,他们便以封地为氏,自号“秦”。而这个“秦”开创之人,便是那个养马十分厉害的“秦非子”,我们可以认为他是“秦人”得名之后的第一代首领。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秦地对抗西戎。

为了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也是为了向周王朝表明自己存在的价值,秦人继续与西戎进行辛苦的战争。秦人第四代首领秦仲于公元前822年,死在西戎手里。然后秦仲的儿子第五代首领秦庄公把西戎打败了。第六代首领秦襄公把他妹妹缪嬴嫁给西戎丰王做妻子,但他的哥哥世父却坚持要报祖父秦仲被杀之仇,与西戎鏖战数年,最终于公元前776年被西戎俘虏,一年后被释放。

秦人从微贱起步,暴霜露、斩荆棘,逐步适应了西陲恶劣环境,实力与日俱增,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封地,部落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不管是控制的地盘,还是族人的规模,或者与周边其他邻居的关系,都隐隐然有了一点王国的气象。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建立国家,还不能称为“秦国”。

前面西周灭亡的故事中,提到周平王重建东周,是在秦第六代首领秦襄公与卫武公、晋文侯、郑武公等人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第二年,秦襄公带兵护送周平王至新的都城洛邑。由此,秦襄公立了大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赐给岐山以西的土地,秦从这一天开始建国。

周平王在封他为诸侯的时候,还口头约定说:“戎人不讲道义,侵夺我岐山、丰水的土地,你秦国如果能赶走戎人,这些土地就归秦国。”

从此之后,秦国人完成了最原始的积累,脱离了朝不保夕的生活状态和微贱的身份,实现了从0到1的跃迁,有了一份有着无限前景的工作,秦国上下开始为了自己国家的强大和远大的前程而奋斗。

从上面所述,我们知道,秦国所在区域一直与犬戎交叉。商周王朝需要秦为其抵御犬戎,而秦也做得有模有样。秦穆公时,西戎八国皆威服于秦。

不过,前面提到秦襄公把妹妹缪嬴嫁给西戎丰王做妻子,秦穆公时重用戎人由余,纳其计而攻义渠国,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与联姻、吸纳人才相类似的融合手段,在秦与西北犬戎之间比比皆是。我认为,秦不光抵御了犬戎,应该也是融合了犬戎的一些部落或民众,这样他们才会有迥异于中原其他国家的彪悍习气。正是因为如此,秦国自称“颛顼之苗裔”,当时的中原国家也一度称呼秦国为戎、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