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摩经与摩海术(2)(1 / 2)

刚刚开始的时候,家里很反对我去学摩经,但不知道我爷爷是怎么想通了,老爷子就答应先让我去学学看。

可能是怕我年纪轻轻的、出去外面也是惹事儿,我爷爷找了一个跟韦山相识的亲戚去通气,这才让我再去拜师。

这回我的耐心已经被磨灭所剩无几,又带了瓶米酒和公鸡跑去他家里拜师,他还是跟之前一样先烧菜招待我。

只是这一次我们在桌子上吃饭,韦山没有再问过我任何问题,只是吧唧吧唧的抽着烟。

我盯着韦山脸山的神情,他黝黑褶皱的脸上在沉思琢磨着,似乎很难下定主意。

过了一会他似乎下定了决心,叹了一口气说道:

“传经授业本来就是子承父业,一代一传,我韦家已经传五代了。”

“倒是有人跟我爹学艺过,但是我师兄也失踪了,我也没有个仔儿,老婆也死得早,做摩师恐怕是要折寿的,你确定还要学?”

我一听这事能成了,兴高采烈地猛点头:

“要学啊!当然要学,为什么不学。”

说什么笑话,苦苦求来的拜师,能不学么?要是现在不学回家肯定吃我爷爷的鞭子,然后再逼我去读书能受得了?

求了这么久的事,现在有了机会当然要好好珍惜。人性就是这样,越容易得到的事越糟蹋,越困难阻碍的事,才会知道珍惜不容易。

摩师的拜师礼可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要搞什么隆重的宴席、或者三跪九叩。

壮族人的眼中,跪拜九叩只能用在死人和祖宗山神之类,对一个活人跪拜磕头那就是大不敬。

韦山师傅找来了个簸箕放在供桌上,往簸箕上摆了四个茶杯大小的酒杯。

再放两个瓷碗,一个碗上放四两熟肉,另一个碗放生米中间立个生鸡蛋,中间放香炉点燃三根敬香,桌角右下方再点根敬香。

这敬香的说法有讲究,香炉摆的三根对应天、地、人;也就是体、魂、灵;还有的说法是祖王、祖母神、祖宗。

地下的一根敬香为土地公婆,土地公婆可不是指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也不是山神。

而是类似游走于天地间的灵神,看不见摸不着的灵物,或者说更像一种灵气,无法用汉字准确的翻译和说明。

师傅让我申出手,握着我的手腕念摩经,念完一段就对我的手腕吹一口气,连念三段、吹三次气,念完就找根四色彩绳绑在手腕上。

这是摩教中的祈福,也是师傅对徒弟的认可和赐福,从此刻开始,我就得跟师傅学摩经了。

我师傅话很少,他叫我少问邪乎的事,主要是多学多看多想。

他拿出那本已经翻得泛黄,眉页都霉烂的经书,用水牛皮做的封面,一共有四大本还有些五本小本。

它有前后篇两部,前篇都是记载摩教的神话故事和经文来历,从壮族的起源耕种农田开始,再到宗教约束、伦理道德、宗族观念。

第一篇教的是序歌词的请神、传神,大多是用壮语写,少些有汉字繁体注解。

晦涩难懂,用壮语来念也颇为拗口,请神和传神是摩师念经的开篇经诗,是开法做事的必颂经文。

怕我记漏记错,所以师傅讲的很慢。

第二篇介绍《布洛陀诗经》祖先布洛陀和各种山神精怪,这篇跟第一篇相关联,要请神和传神的就是第二篇的各路神仙精怪。

第三篇:寻水经;造火经;赎谷魂经;赎牛马魂经;赎猪魂经;赎鸡鸭魂经;赎鱼魂经;颂造房子经。

第四篇:这篇对应的是人,人的伦理道德启蒙初开。唱童灵;唱罕王;解婆媳冤经;解父子冤经;解母女冤经;祝寿经;祝酒经。

第五篇:祈福还愿,符咒纸压灵。

祈福还愿的过程,在拜师时我已经说明,这里不必过度赘述;

符咒纸压灵有八道画符,用的是古壮文,晦涩难懂,我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与道教不同的是,摩教用的是红符纸,而且八道符咒全是镇魂画符。

镇人魂符有三套:镇惊魂符、镇血灾符、镇魂魄符,之前我师傅从破帆布包拿出来,给我的就是其中镇惊魂符。

剩下的就是镇猪魂符、镇马魂符、镇牛魂符、镇宅符、镇坟符等。

毫无例外,这些画符都没有辟邪驱鬼的作用,它作用只是“镇自己”,我想想那张韦山送的红符纸,我还当成宝贝还压在枕头底下,那张红符纸原来就是张废符。

后篇记载都是做的法事仪式用的经文,有《殡亡经卷》和《读邦卷》两大系类。

殡亡卷种类繁多,主要作用超度亡灵有:祭棺经、入冥经、出冥经、歌经、祭幡经、挂幡经、祭祀经、下帐经、上棺傍经、孝子祭经。

其中还有驱邪几十种附经:项王、谢坟、摸考、叩引、荣且、恨思等等,种类繁目不再做赘述。

祭幡经和挂幡经是吸收道教的法事影响,其中大多汉字著写。

正常死亡的逝者要用《殡亡经》,这是师傅特意嘱咐的。

客死他乡、意外横死、异常而死、尸首不全用《项亡经》。

《殡亡经》和《项亡经》这两者是不同的,只是汉字无法完整翻译而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