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42(1 / 1)

常听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里面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坑蒙拐骗,杀人抢劫也时有发生。

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但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有的人表面上说的冠冕堂皇,背地里却干着害人的事情。

春秋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事例,典型的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出卖人做法,这种做法大家看了之后就觉得熟悉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56年,当时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军队攻楚,大部队在楚陉地从春天一直住到夏天,才和楚国订立盟约。

订立盟约后八国联军准备回撤,在联军部队中,陈国的重臣辕涛涂找到郑国的大夫申侯,说:“如果大军取道陈、郑两国之间回师,则贵国和我国都要供应粮草物资,负担十分沉重。如果大军能取道东方,自海滨回师,就不会有这些麻烦。”申侯听了,说:“这主意不错,您去和齐侯建议一下嘛。”辕涛涂便跑去向齐桓公说了,齐桓公觉得走海边看看风景也好,表示同意。

没想到,申侯这家伙听到大军改道而行的消息,也跑去找齐桓公,装作很惊讶的样子说:“唉呀呀,您怎么会下这样的命令呢?大军劳师远征,已经很疲惫,如果再绕道海边,万一遇到夷人袭扰,恐怕难以抵挡。还是取道陈、郑两国之间,物资粮草的供应都有保障,这才是万全之策啊。”

申侯这么一说,直接把辕涛涂给出卖了。齐桓公立刻明白自己差点上了辕涛涂的当。他很感慨:同样是诸侯的大夫,为什么辕涛涂这么阴险,而申侯这么厚道呢?于是他把郑文公给找来了,一是宣布大军将接受郑国的热情邀请,从郑国过境,请郑国准备充分的粮草物资供应;二是告诉他申侯这位同志很不错,要提拔重用,请郑文公把虎牢赏给申侯作封邑。

前面说过,虎牢就是制的别称。当年武姜要求郑庄公把制封给弟弟段叔,郑庄公犹且不肯,说了一大堆理由来推搪。现在齐桓公要求郑文公把虎牢封给申侯,郑文公心里一万个不乐意,却也只能表示同意,申侯如果接受虎牢又和郑文公结怨了。

人都不是傻瓜,一时耍小聪明总会得报应的。

齐桓公接受了申侯建议,从陈郑边境搬师回巢。他命人把辕涛涂捉住,并且率其他的七国进攻陈国,陈君慌忙准备好财物相送,才免于一战,齐桓公再关押辕涛涂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就把他放了。

辕涛涂这个哑巴亏吃的憋屈。时刻想着反击。中国不是有句名言吗:害人欲害己。

过了一段时间,辕涛涂作为朋友拜访申侯,申侯得到虎牢后,正高兴着呢,他见辕涛涂来访,热情接待并带他绕城看了一圈,辕涛涂看过后,连连夸奖:不错不错。夸过之后又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给申侯:为了给子孙后代彰显您的功德,可以把城墙加高一些。申侯被夸得翘起了尾巴,完全没有多想,随即让人加高了城墙。

郑文公正为失掉虎牢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而郁闷着呢,忽听有人报告说,申侯加高了虎牢城墙,更是气不达一处来,恨得牙根子疼。

公元前654年和公元前653年,齐桓公以郑文公退离首止会盟为由,两次率军对郑国用兵,郑国哪是齐军对手,想打要打不过,情急之中,郑文公想到了申侯,杀掉申侯并派人对齐桓公说:“我们国君退离首止是有原因的,只是国君一时听从了申侯建议,才退会的。现在我们国君已经把他给杀了并把他的人头送来为您谢罪。请求贵国原谅。”就这样申侯作为替罪羊,被郑文公杀了。齐桓公出兵的目的也已达到,于是下令撤军。

申侯耍小聪明,得罪了朋友和领导,最后莫名被杀。

生活在乱世中的春秋人,活下去还真不易啊!他们生活艰难,难道生活在如今的人生活就轻松吗?不见得,尔虞我诈、耍奸使滑的事情想必大家也遇到过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