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卫邢两国重建(1 / 1)

同样遭受戎人侵犯的还有邢国。

戎人侵犯了卫国时,卫懿公指挥一些卫军虽血染沙场,但也没有改变什么。

戎人一路冲杀,见人就砍,见物就抢,冲进了卫都。但进城之后发现这是一座空城,戎人又一路追杀追到黄河岸边,又一阵杀戮和抢劫后才罢。

面对戎人对卫国的侵犯,中原诸国对卫国进行了的人道主义援助。宋国首先派部队渡过黄河,趁着黑夜迎接幸存的卫国子民。这个时候清点幸存者,只剩下七百三十人。在齐桓公和宋桓公的主持下,从共、滕两邑抽调居民四千余人,与卫国遗民凑足五千人之数,迅速开始了重建卫国的计划。

在齐桓公的主持下,各诸侯国出钱出力,借曹国的地盘为卫公修筑宫殿和城池。

齐桓公派公子无亏带兵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保护卫国的新朝廷,赠送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只,还有建筑材料一批,连卫国国君一家穿的衣服、布料甚至连女眷乘坐的车马都一一馈赠。

卫文公也穿着粗布短衣,与五千子民同甘共苦进行着重建工作;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提供优惠政策,搞活经济;尊师重道,加强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大胆任用贤能之士,同心同德,共建卫国的未来。短短两三年,卫国的实力大增,从重建之初的革车三十乘,突飞猛进地发展到三百乘。

狄人在卫国尝到了甜头,不愿意回到北方的严寒之地,稍事休整之后,于公元前659年再一次入侵邢国。

齐、宋、曹三国军队开到邢国的聂北,一方面是为邢国打气助威,另一方面则是审时度势,以待战机。但是没想到,邢国人在狄人面前不堪一击,部队很快崩溃,邢国人纷纷跑到聂北投靠联军。

不难发现,齐桓公作为当时天下的霸主,面对狄人的入侵,虽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自始至终,齐国的军队没有一次和狄人正面交锋的经历。公元前661年救邢,齐人慢半拍,狄人已经横扫而去;公元前660年救卫,还是慢半拍,卫懿公战死,卫都沦陷;这一次再救邢,三国联军作壁上观,直到邢国崩溃,狄人劫掠一空,才象征性地追击了一阵。

齐桓公为什么始终不愿与狄人交锋?

一是戎人不接常理出牌,戎人骑马射箭流动作战,与中原的作战方式不一样。在巜曹刿论战》中我们已经知道,中原作战方式主要是两军对垒式,排好队伍,擂鼓进攻锣罗收兵。中原的这样的打法戎人是不采用的。

二是齐桓公不是不想打是害怕失败。当时中原诸军还没有骑兵,一直到战国赵武灵王改穿胡服学胡人骑马射箭,那时候中原才有骑兵。春秋时期的军队配置是马车和步卒,马车只有在空地上才能转弯,且马车极容易堵塞,这样的配置与戎人骑兵相对抗,谁胜谁败难见分晓,而齐桓公和管仲这对组合在当时是不愿打无把握之仗的。而且一旦失败,霸主的脸面往哪搁?威严何在?

所以现在有些人一旦当官了,也就充当袖手旁观者了,往往理论一套一套的。

组织中原诸国救援被侵犯的卫国和邢国,齐桓公更多的是为了表现一种团结抗战的姿态,这样做既提高了齐国的威望,又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狄人。目的达到就成了。

经过狄人的扫荡之后,邢国国都一片断壁残垣,惨不忍睹。齐桓公再一次扮演了战后重建者的角色,协调各诸侯国出钱出力,在夷仪为邢国建立新的城池。

与此同时,诸侯为卫国新建的都城楚丘也接近完工。公元前658年,卫文公带领子民迁入楚丘,结束了流亡生涯。

《左传》记载齐桓公帮助邢、卫复国的事:“邢迁如归,卫国忘亡。”意思是说,邢国人迁到夷仪,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般开心;而卫国人进入楚丘,如同没有经历过亡国灭种的危机。

齐桓公通过援助卫、邢两国的重建工作,他的威望在中原诸侯心中噌噌地往上涨,他的霸主地位从而也就更加巩固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