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爱心泛滥造成的后果(1 / 1)

齐桓公为了自己的霸业,施仁义付爱心,但他这次爱心行动若干年后连他都没有想到会是他出乎意料的结果。

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公子完逃亡到了齐国。

陈国,妫姓,是一个异姓诸侯国,第一代国君是舜帝的嫡裔妫满。西周建立后,周武王把长女嫁给妫满,陈都城在宛丘(今河南ZK市淮阳区),并允他奉承舜帝的宗祀。可见,陈国并不像姬姓诸侯那样受过“周礼”的教育,也不会像他们那样实行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它国内最多的是舜时期的遗存。春秋时期,陈国可以说是内乱不止,弟弟杀死哥哥,弟弟当上国君,哥哥的儿子们又联手杀死叔叔,于是三兄弟又轮流当国君。

其它诸侯国既使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还会有父子、子子间为争夺君位相互残杀的事件发生,何况实行兄终弟及的国家呢?

所以春秋乱世,各诸侯国的公室子弟像蒲公英一样被风吹着飘来飘去是常有的事,齐桓公本人就有过避难于他乡的经历,因此对于公子完不但没有歧视,反而惺惺相惜,热情地接待了他。

公子完是个很稳重的年轻人,即使在流亡之中,仍然保持了高贵的气质,谈吐相当不俗。齐桓公和他天南海北地聊了一下午,快到吃晚饭的时候,突然说:“你就在齐国住下来吧,即便陈国政局稳定下来,你也不用再考虑回陈国的事了,我任命你为齐国的公卿。”

正为无处安身发愁的公子完听到齐桓公这些关切的话,深受感动,身体跪伏在地上答谢道:“国家有难,能够来到贵国,受到贵国的热情款待,已经是心满意足了,感激涕零了,哪里还能贪求官职啊!”

齐桓公见他人长得帅,又彬彬有礼,不免又增添了几分喜欢。

于是任命公子完当了齐国的工正,也就是掌管百工的官,类似于后世的工部尚书。

后来有一天下午,齐桓公突然带着随从跑到公子完家里,坐在院子里和公子完喝酒聊天,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天就黑了。齐桓公酒兴正酣,下令说:“举起火把,不醉不归。”公子完一听,马上跪倒在齐桓公跟前说:“对不起,我只知道白天招待国君,不知道晚上如何陪饮。”坚决将齐桓公送走了。

《左传》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喝酒是一种礼仪,不能豪饮无度。白天喝酒合乎礼法,晚上喝酒就等于淫乐,公子完这样做是不想让主君违背礼法而陷入淫乐啊!

从这也可看出,公子完是位很有自律的公子哥!

就这样公子完在齐国定居了下来,并且改其“陈氏”为“田氏”,建立了齐国的田氏宗族,他的后代承继着工正这一官职达二百多年。

两百多年的经营,依靠工正控制国家盐铁经营,又依靠“大斗出小斗进”以收买民心等手段,到他的后代有位叫田乞的人时,消灭了齐国传统贵族国、高二氏,从而成为齐国的首席执政大臣。田乞的儿子田常扶立齐平公,成为齐国的实际控制人。到了公元前379年,田氏干脆取代姜氏家族,成为了齐国的君主。当然,这是后话。这虽然说是后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家族的兴旺,绝非一己之力,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再说说齐桓公,他也是万万没想到他的这次善举,又或者叫做政治投资,竟然彻底改变了姜姓宗族的命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又有后眼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