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兴起(1 / 1)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实力可以说是处于强国之列的,一直是中原各国不可小觑的外来势力。

楚国是如何兴起的?

楚国的先祖据说是黄帝的孙子高阳,高阳是上古五帝中的颛顼。高阳有个孙子叫重黎,在帝喾(也是五帝之一)时期担任了“火正”,火正是主管火烛事务的官,他为当时的“火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帝喾封为祝融氏。

到了商、周时期,祝融氏有个后代叫鬻(yù)熊,在今天湖北荆门一带立国。

周成王年代,鬻熊的后人熊绎“桃弧棘矢以共王事”(拿着桃木弓和棘枝箭侍奉周天子,替天子驱邪除灾),被封为子爵,立“楚”为国,定都丹阳,这可以算作是楚国的第一任君主了。

当时中原居民都将自己视为黄帝部落的后裔,自称为“华夏族”,中原诸国也因此自称为“诸夏”或者“中国”。而散布在中原四周的各少数民族,一概被称为“四夷”,根据其方位,又被分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长久以来,中原人就有一种同宗同源的情愫,在他们的心中认为“四夷”是外来的势力,骨子里是看不起“四夷”的。

由于楚国居住的地区距离中原诸国比较远,再加上楚人长久地与南蛮杂居,生活习俗已经南蛮化了。楚国长久地不被中原国看得起,称楚为“荆”“荆楚”“楚蛮”。

就是这样,越不被看起,就越野蛮而且成长迅速。

楚国在其野蛮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信巫鬼、重淫祀、长于幻想玄思的文化,而这是不同于中原“礼”文化的。文化不同,说的话又是蛮语(鸟语)。

在政治上,楚国国君是子爵。在西周封建诸侯时,诸侯国国君都被称为某某公,虽然称呼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他们是有地位之分的,怎样区分其地位高下?这便靠他们的爵位。周天子以下,从高到低的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宋国是公爵国,齐、卫、晋、陈是候爵国,郑国是伯爵国,许国是男爵国。

郑庄公(姬寤生)在位时,郑国帮助齐国打退北狄攻击,在庆功宴排位次问题上,由于郑国是伯爵国,功劳最大仍被鲁国大夫给排到了最后。当时楚国未派人参会,如果派人去了,也是被排在最后的。

楚国在南方野蛮生长自生自灭,它不断吞并小国,版图不断扩大。

版图一扩大,人便野心勃勃了。楚国到熊渠统治时,当时周统治者是周夷王,熊渠便不满意自己的子爵封号,就想自治,一口气封了三个儿子为王。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中原地区,最大的统治者才是周王,周王之下最高的爵位才是公,而熊渠却封他的儿子为王,这置周王于何地?周厉王统治时,周厉王是有名的暴君,“道路以目”说的就是他,熊绎怕惹火烧身,就取消了“王”的封号,敢情他也是欺软怕硬的主!

周平王东迁时,周王势力衰落,诸侯势力强大,且战乱不断,这时候,楚子想称“王”的心思又动起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