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巴掌(1 / 2)

齐军和鲁军在长勺相遇。两军都布好了阵。

当时曹刿和鲁庄公同坐一辆车上。春秋时期主要的打仗方式就是这个样子,军队中有兵车有步兵,它分“乘”,就像“排”,一乘军是一辆兵车在前,三十多人步兵(到春秋中晚期,人数增加了)排在这辆车后。打仗的时候,车子在前面,后面点步兵。

两国军队布好阵后,开打时先擂鼓,擂鼓就像百米赛跑前的鸣枪一样,意为“预备,开打”。一般由攻击方先击鼓,被攻击方后击鼓,先击鼓者如果未见对方击鼓,就说明对方未准备好或者不想迎战或者是其它原因,这时候击鼓方是不可出击的。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当国君后第二次用兵,上一次打败了鲁国军队,心中的自豪感还在,这一次,胜券在握。

齐军是攻击方先击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鼓敲得越来越急,齐军手持长戟,戟把随着鼓点敲击着地面,随之而起的作战气焰越来越盛,有剑拔弩张之势。

当齐军鼓刚敲第二下时,鲁庄公就想下令让鼓手击鼓迎战,只见曹刿说,不可!

齐军见对方未击鼓,随着鼓点升起的作战气势也硬生生地憋了回去,就像泄气的皮球一样又颓然地待在原地。

接着齐军阵营中又第二次鼓声响起,鲁军仍未有击鼓。

随着齐军第三次鼓声响起,曹刿时鲁庄公点点头,可以了。

于是鲁军战鼓擂起,鲁军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敌阵,挥舞着长戟向齐军砍去。而齐军惊呆了,心里想着鲁军是否击鼓呢,士兵已经冲到了眼前。

一方主动一方被动,一方士气盛一方士气衰,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