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极大的讽刺(1 / 1)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周公旦是谁呀?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是西周的缔造者。周武王死后,即位的是周成王,西周第二位王。周武王年纪小,基于此况,周公旦就根据周武王遗嘱,就帮忙处理国事,当时称辅政大卿。

辅政有功,周成王分封一块地给了周公旦,在这块地上建立了鲁国。周公旦终其一生,都未到鲁国去,因为朝中事太多了,公务繁忙之时连吃饭洗澡都顾不上,后人说他忙得“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就是洗澡时洗头发洗三次,吃饭时吃三次。因为洗头发时或者是吃饭时,被公事打断,刚把头发打湿,还未没洗头膏,有事了,处理完事情再洗头,刚放上洗头膏,还未冲又有事了,处理完事后再继续洗头,吃饭时也是这样的,刚把饭放到嘴里,有事了就去处理事情,可见当时周公旦忙于国事是多么繁忙!

周公旦也是卿士界的时代楷模。

辛苦总会带来回报的,这样子也能鼓舞人心吗!周公旦为西周政府可谓是呕心沥血,肝脑涂地,而西周政府为了表彰周公旦,就给予了他的封国一些有别于其它诸侯国的特权,那就是“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意思是说鲁国享有和天子一样的礼乐。

鲁国和天子享有一定规格的礼乐,这是和天子一个级别了。天子和鲁国的祖庙都称大庙,而诸侯的祖庙只能称大宫;举行祭祀的规格,鲁国和天子使用的都是八佾(音同意)(六十四人)舞乐规格,而诸侯只使用六佾(三十六人)舞乐资格。

这种等同天子的礼乐待遇,对鲁国来讲,是多么大的荣耀!

但就是这么一个荣耀的诸侯国,春秋时期发生的一些事情却和这荣耀不相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时代特征——礼崩乐坏。

第一大讽刺,就是弑君事件。“弑,”特指以下犯上、以臣杀君的行为。而弑君中,鲁国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了。

公子轨和公子翚苟和,派刺客刺杀鲁隐公,公子轨当上了鲁国国君,即历史上的鲁桓公。

这是这个鲁桓公,他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是戴绿帽子有名的。

鲁桓公娶了齐国公主文姜为妻,两人的儿子也诞生了,但是这位文姜女士可是占了当时的八卦榜首。由于她的绯闻不断,在国际上可是大大丢了鲁人的脸。

一开始,鲁桓公还兴致勃勃地带着妻子文姜到齐国展开夫人外交,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妻子和齐国国君有更亲密的关系。

当他最后得知两人奸情后,心情郁闷,对文姜发了一通火,但文姜把这种情况告诉了齐襄公。于是设酒款待鲁桓公,鲁桓公有苦难言,只得借酒消愁,不料借酒消愁愁更愁,酩酊大醉,在回旅馆的途中,不幸身亡。死的莫名其妙。

随后,文姜就留在齐国,时常与她的诸儿哥哥约会。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这就像人长期处于压抑中,忽然这种压力没有了,人的七情六欲就来了个大释放,什么礼啊?丑啊?诚信啊?忠义啊……统统丢到了爪哇国!所以,春秋时期,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