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春秋人(九)74(2 / 2)

解决了陈国的事情之后,下面该解决郑国问题了。

虽然辰陵会盟是楚庄王称霸的标志性事件,其中郑襄公也参加了,但对郑国而言,任何会盟对它没有任何意义,今天参加了楚国的会盟,明天就派人向晋国汇报情况,两边都不敢得罪。

面对郑国随风倒的政策,楚庄王认为,只有用武力解决,打到他服为止。公元前597年春天,楚军入侵郑国,包围了郑国的首都新郑,围城到第十七天,晋国又未派缓军来,郑国人快顶不住了,郑国快变成郑县了。

古人遇事不决时,就进行占卜。刚开始占卜的内容是“向楚国人求和”,结果显示不吉;第二又问卜:临于大宫和巷出车,结果显示大吉。临于大宫,就是跑到郑国的祖庙去大哭;巷出车,则是将战车陈列在街巷之中。这有决一死战,决不妥协之意。

既然天意如此,于是郑国人就放弃了投降的念头,作好决一死战的准备,全体国民一起放声大哭,就也够奇葩的。打仗不打了,咧开嘴巴大哭,人民哭,军人哭,全国一起大哭,直哭得惊天地,泣鬼神。想当年,郑庄公纵横河洛,打遍中原无敌手,一百年后,他的子孙却靠大哭来吓跑攻击者,真让人唏嘘。

哭声传到楚军大营,楚庄王惊讶道:“两军交战,百姓何罪?”下令停止攻城,后撤十里地安营扎寨。

这一退为楚庄王成为“霸主”写下了注脚,深得世人好评。有人说:所谓“霸主”,就是打着仁义的旗号杀人的人。自古以来,讲仁义不会杀人的,被人们称为笨蛋,比如宋襄公;会杀人而不讲仁义的,被视为暴君,如齐襄公;既会杀人又讲仪义,则成为天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就是这样的人。

郑国人没有想到他们这一哭果然奏了效,楚军退了。趁着楚军撤退,赶忙加高城墙,加强新郑的防卫。

楚庄王一看郑人太不地道了,我们后撤是给你们面子,还不派人和谈,反而加高城墙,加强防卫,这看我们楚人攻不下新郑吗?

好,那就再打,这回打到你服为止。

于是楚军再次攻城,攻了三个月才攻下新郑。六月上旬的一天,楚庄王带领着楚军从皇门进入新郑。这也是自公元前666年子元进入新郑以来,楚军第二次进入新郑了,所不同的是,这次进入,郑襄公肉袒牵羊(光着上身,牵着一只羊)来迎接楚庄王,并一再道谦:“全是我的错,白活了一把年纪,不知道天命所向,不自量力与大王对抗,殃及郑国,辱及先人,更无脸拜见大王的尊颜。”

肉袒牵羊原本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首创,当年周武王灭商,微子就是这样向周王表示降服,周武王封他建宋。对于楚人而言,这样的投降仪式并不是第一次,公元前654年,许僖公就曾经对楚成王表演过一次。

而这次,郑襄公嘴里没有含玉,嘴巴说个不停:“无论大王怎么处罚我,我都唯命是从。就算您把我发配到江南,或者是海边,我都心甘情愿,因为那是我应得的。就算您消灭郑国,将郑国的男女作为您的仆人,我也不敢有意见,因为那点对抗您的下场。”说到这里,郑襄公偷偷看了一下楚庄王,看他正晓有兴趣地看着他表演呢。

“但是,”郑襄公继续说:“如果大王顾念楚、郑两国的传统友好关系,不断绝郑国的话,让郑国的列祖列宗能够继续享受祭祀,让郑国臣服于您,成为楚国的附庸,则郑国上下都会感念您的大恩大德,心悦诚服地接受楚国的领导。这也许是不切实际的痴心妄想,却是我的真心话,请大王考虑!”

郑国人以言辞善长,郑襄公的一番投降言语,真心不真心无从知晓,但让人听过之后,感觉他确实认识到自己错了。

楚国的大夫都劝楚庄王不要接受郑国的投降,对于它的出尔反尔,直接将它纳入楚国版图好了。我们千里迢迢来到新郑,作战半年,将士们流血牺牲,换来的就是郑襄公的一通摆惑。

楚庄王说:“我们这次讨伐郑国,就是郑国不服;现在既然服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再说郑襄公的这通表演,必能得到郑国人的信任,不接受郑国的投降,对楚国的名声也不好。”于是接受了郑襄公的投降,并亲自挥动战旗,指挥楚军撤出了新郑。

紧接着,楚国与郑国签订了和平条约;郑国则派公子去疾到楚国当人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