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春秋人(六)71(1 / 2)

作死的晋灵公。人,不作就不会死,说的就是晋灵公,但话又说回来了,他既然是晋国国君,在国君的位置上不扑腾几下,他这个国君不白当了,何况他这个君来的不那么容易!

不错,晋灵公就是那个在襁褓之中靠母亲的哭闹而坐上君位的国君。由于赵盾的别有用心,本来想让公子雍即位,当时秦军已经护送着公子雍到达边境了,利用公子雍赶跑劲敌狐射姑后,赵盾又借口国母的哭闹,又转而拥立了襁褓之中的大子。

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婴儿已经长大了,由于长时间的无所事事(因为国事由赵盾把持着),形成了他追求享乐而又残暴的性格。

身边再有一个别有用心的人鼓导,那他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国之大事又不用他管,于是他就和他的宠仆一起到桃园玩耍,摔摔跤,斗一斗女人,喝喝酒听听曲。这些玩累了,就搞些刺激的。拿出他的弹弓,站在高高的宫殿的台子上,对准宫下行走的人,“嗖”的一声,小石子飞出去,打中行走之人,疼得捂着头或者是捂着脸“唉哟”乱叫,而他在宫台上却“哈哈”大笑。

如果说他年纪轻,好搞恶作剧还说得过去,下面这样子可就说不过去了。

一天,他想吃熊掌,他的厨师就给他煮。但端上来之后,他咬不动或者是故意找茬,结果把厨师砍了。这还不算完,他让人把被砍的厨师分装在筐子里,命令宫人抬进宫殿,当时赵盾等大夫正在议事,看到筐中流下的血,就问宫人,宫人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他。

晋灵公这样做,等于告诉天下人:赵盾不是一手把政吗,现在,我是晋国国君,我也可以说杀人就杀人的。

国君长大了,该还政就让他当政,就像人长大了,该放手就放手一样。不放手,他会反抗的。

但有时候,特别是权臣,他也不会轻易把权力交出去的。就像吃到嘴里的肉,让他吐出来,他是不愿意的,何况他已偿到了肉的香。

小屁孩晋灵公想让权臣赵盾让权,比登天还难。

两者还再较量。

一日,晋灵公派一员刀客鉏麑去刺杀赵盾。选择的时间是夜间三四点钟,这个时间段人睡得最死,进入深度睡眠。孙子兵法上就说,这个时间偷袭敌人最佳。

这名刺客跳墙走房顶跳到赵盾院中,绕过巡逻的家丁,来到赵盾居所前,不好,屋里有灯光,用口水弄湿窗帘往里看,赵盾已穿戴整齐,由于时间尚早,坐在床边小憩。这名刺客平时也未见过赵盾,听别人说赵盾如何如何恶,他认为赵盾是穷恶极奢的残暴之人,但他一看,赵盾不像这样的人,他勤政(早早地起床),气定神闲(观看到的),这样的人,如果死于我手,那是不仁啊?下不了手。但我又领命于晋灵公,不杀赵盾,又不义。

左右为难,鉏麑纠结了,正好赵盾院里有棵大槐树,他一顿纠结之后,就一头撞死在这棵槐树下。

晋灵公派刺客刺杀赵盾不成,又心生一计。他让人传话给赵盾,让他过来喝酒叙叙旧。

不用脑袋想,用手指头想也知道这是晋灵公设的鸿门宴,有人建议赵盾不要去。赵盾心想:不去是违命,担罪责,去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况且他一个小屁孩,能掀起多大的浪?

毅然赴约,只带一护卫前往。

在公宫外,护卫被拦下,他一人进宫,晋灵公已让人摆好宴席,两人落座后,你一言我一语地喝起来。

外边被拦下的护卫倒沉不住气了,他硬撞进宫,对赵盾说:“大臣陪君主吃饭,酒过三杯,已经违反礼制了!”赵盾这时也已有了醉意,也就顾不上礼制了,跟着随从就往外跑。

晋灵公就是想把赵盾灌醉后趁机把他杀了,一看有人坏了他的好事,慌忙令伏在他脚下的恶犬扑向赵盾。恶犬猛扑上去,但赵盾的护卫也不是等闲之辈,三下五除二就将恶犬打死。

主仆二人一边搏斗一边往外撤,宫外埋伏的甲士也扑了过来,这怎么办?眼看着甲士越走越近,护卫把赵盾推开,让他快走,自己只身冲入士群中,结果被群殴致死。

多亏带了个随从,随从吸引甲士而换取让赵盾逃跑的时间。赵盾刚逃出宫门,拐过一个弯,又见一伙宫中甲士冲过来,赵盾心想:这下完了!应该多带随从来!

但奇迹这时发生了。

返回